第 20 章

高怀瑜微笑:“王教授好。”

“王教授好,看了那么多文物,终于见到您了。”元熙跟人打完招呼,就看向玻璃柜里那份诏书,“莫非旁边这幅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前面看过的那些,或多或少也都有那么一个框框在,显然是原件已经朽烂,看不出原来的字是什么了。而这一件文物内容缺失得特别巧,连人家要给这幅字起个名字都起不全。

下面的讲解词是——绢本,长73.4厘米,宽42.8厘米。为太武帝册封某人为郡王的诏书。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字迹多处因损坏无法分辨,无从考证诏书为谁所写。

在太武帝朝,受封“某河郡王”的一共有三人,分别为平河郡王、西河郡王、交河郡王,三人却又都与诏书中的“立守燕?,抗除多难”不符。太武帝想册封为“某河郡王”的人究竟是谁,至今没有定论。

诏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昭德以爵,先王彝训;任贤使能,有国令典。安???,器质卓绝,风神俊秀,?德武功,宏远大才。往因丧乱,立守燕?,抗除多难。诚?可嘉,身定大功。可使持节总管?、同、康三州诸军事燕地安抚大使,加授上柱国。进封?河郡王,食五千户。

元熙看了一遍,神色有点复杂。

这份诏书还真是破损得“恰到好处”,缺失的全是重要信息。

这是他当年准备封高怀瑜为王的时候拟的稿!

王斌开始给两人介绍:“没错,本期节目,为大家带来故事的就是这一份《封王诏》。《封王诏》是魏太武帝元熙留存于世的几幅真迹之一,是一份册封某人为王的诏书,有几处地方的文字已经缺失了,而且其中还有关键信息。所以这份诏书究竟是写给谁的,至今无人知晓。”

高怀瑜点点头:“从内容里能知道,这个人受封的是某河郡王,而且曾经立过战功,跟燕地有些关系。”

元熙揣子自己的小心思,开始接话:“一般‘器质卓绝,风神俊秀’这类夸人的话前面,都会出现受封人的职位或者爵位,还有名字。既然第一个字是安,可不可以猜测这个人之前的爵位跟安字有关呢?”

王斌眼里一亮:“元同学功课做得真不错!没错,学界研究这份诏书的时候,也是从这几个突破口入手的。符合这些条件的,还真有那么一个人。既然怀瑜和应羲功课做得那么足,那不如你们先来猜测一下这个人是谁?”

高怀瑜看着这份已经很多地方破损的诏书,突然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伤感情绪。

“清河王,高琅。”念出这个名字的时候,高怀瑜感觉每念一个字,自己的心都要跟着猛颤一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