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开始正式上课。
从数学到化学,从生物到物理,孩子们学得并不费力。
最后一节课是班主任的,课表上没写具体是什么课,只写了两个字:讲座?[(()”。
班主任站在讲台上,俯视着因为早上的事情而对他感到惧怕的孩子们,说:“从现在开始,你要记住,你们是智人,和那些愚人是不一样的。”
“你们拥有比他们聪明好几倍,好几十倍,几百倍的大脑!”
“所以你们也可以享受到比他们好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的资源。”
“你们是世界的未来,是这个世界的支柱。”
孩子们的眼渐渐亮了起来。
放学后,孩子们纷纷走出教室。
“你,齐春秋是吧,等一下。”班主任叫住了他。
齐春秋停下脚步,看向班主任。
“你的智人等级是非常高的。”班主任说:“我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高智商,高能力,高反应速度,高语言能力,高身体机能,低情感感知力。最重要的是,你只有五岁。你很完美。”
“昨天收到了你的报告后,老师非常期待和你见面。”
“但今天,老师很失望。”
为什么失望?
因为他并没有与众不同?还是因为他没有对班主任的命令做出积极的反应?
他同样对这所学校很失望。
走出校门的路上,齐春秋看到了高年级的学生们。一个个小智人们挺胸抬头,趾高气昂地行走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回家后,母亲问他第一天在学校的生活。
他想到自己三岁的时候偷溜去看工作中的母亲,她被一名智人骂得狗血淋头。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她才期待齐春秋成为智人。
“还挺好的。”齐春秋这样回答母亲。
*
在学校的生活,齐春秋觉得可以用“千篇一律”这个词来形容。
除去必要的课程外,就是一场场或大或小的讲座。
齐春秋不喜欢听那些宣传鼓吹“智人有多么优秀”的讲座。但他的同学们很喜欢。
他注意到自己的同学们腰逐渐挺直了起来,眼神变得自信,讲话变
() 得大声。
就像一个智人那样。
入学的第五年,学生们到了需要选择深耕方向的阶段。
可能是因为“低感知力”,他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但他认为一切都很无趣的同时,同时也知道自己什么都会做得很好。
他选择了对自己来说相对简单,但足够让父母感到骄傲,同学感到敬佩的数学学科。
他的导师总说的一句话是:世界的进化是建立在智人的努力之上的。
这话倒不假。但也不对。
齐春秋客观地想,如果没有愚人为智人提供服务,那么智人会不会早已经把自己饿死?
齐春秋17岁的时候,开始对一切感到厌烦。
让他焦躁的心情得到缓解的是这样一则新闻——
“智人可能不再稀缺?!这究竟是福,还是祸?!”
新闻表明,全世界各地突然开始大量出现智人新生儿。
生物学家认为,这是经过进化后,智人的基因终于趋于稳定。这可能是一场事关全人类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