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之后,徐祈清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他的语言天分不错,又有一位免费的翻译偶尔指点,课堂录音的重放次数逐渐在降低着。
适应了法语环境后,徐祈清在审美上的天分逐渐显露出来,加上专业学术氛围下的指点熏陶和长期以来的积累习作,第二年,他就在学院里展露了头角。
对于徐祈清来说,大学四年中影响最为深刻的转折点,正是在大二这一年开始作用的。
大二的一门专业课,因为任课教授临时请假,一位兼攻学术与实践、在业界非常有名气的教授为他们代了两个月的课。就设计这个专业而言,同新闻或广告一样,理论的东西一旦成文拓书,就已经落后于实际。对学
生来说,个人风格鲜明的导师所带来的影响,会比书中的条目深刻的多。
幸|运的是,在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徐祈清的风格引起了教授的兴趣。代课结束后,徐祈清仍然与这位萨奇教授保持了联络。也正是这位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与多个巨头企业合作过的教授,引荐徐祈清参加了一个颇有分量的青年设计赛。
徐祈清之前也或多或少地参加过一些设计或创意比赛,但都没有这次正式。而且,青年设计赛归属于业内分量最重的同名设计赛旗下,而青年赛的得奖者,毫无疑问可以能够更高级别赛事的宝贵经验。
二十天的初版定稿和一个月的商榷修改,徐祈清放弃了一切课外的闲暇,专心于这次重要的作品。等到他终于将最终确定的成稿发送出去,才结束了几十天以来的紧张状态。
成稿之后是一个小假期,恰好正赶上穆衍的生日。徐祈清白天整理好了琐碎的事务,空出夜晚的时间,去了那家之前和穆衍约好的店。
大二这一年,穆衍尚且没有接手家族的企业,徐祈清也只是知道自己这位舍友是被放出来散养的二代,两个人兴趣相投、志同道合,这就已经足够成为交|友的理由了。
作为一个在整个校内都颇为出名的风云人物,穆衍收到的祝福很可观。白天的时候,同学和其他友人的信息已经收过一轮,他在社交网站上也回应了一波。至于其中夹带私货想告白的,都被穆衍客气地回绝了。
因为是假期,校内同学的庆祝趴放在了中午,家宴在晚上,散席之后才是徐祈清要参加的这个,只有三四个人的小型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