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第 134 章 岑行言打架

龙妙幽幽叹气,“其实她婆家已经对她很好了,想必她爱人以前也很爱她吧,我有些无法理解,如果两人相爱,一方没了,另一方真的就能那么轻易的放下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吗?”

吴翠翠无法回答,但莫名其妙的觉得龙妙话里有话,“你是觉得薛明珠不该和其他男人扯上关系?”

“没。”龙妙反驳的飞快,“我没那么想,你不要跟明珠说这些。”

吴翠翠年长一些,见识也更多,便有心提醒她,“总之她的事跟我们无关,我们还是不要插手的好。我们作为舍友,能做的只有支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种事,做都不要做。”

龙妙忙不迭的点头,“翠翠姐,我知道的。”

但她心里却有些不以为意,之前她羡慕薛明珠有个好丈夫好婆家,也希望以后自己会嫁一个很好的男人。可如今薛明珠的事,却让她有些鄙夷了,究竟为了什么她自己也不清楚。

虽然她清楚的明白,那天吃饭他们是八个人一起的。但岑行言对薛明珠的特殊,却也掺不得假,外头的流言说的虽然不对,但也反应了一个事实罢了。

不过她人微言轻,也不敢说出来,只能憋在心里罢了。

谁让她穷,也胆子小呢。

薛明珠到了谢家小院门前,就听见里头传来欢声笑语。

推门进去,发现竟然是文卿和谢正明过来了。

见她回来,文卿忙招手让她过来,“快过来坐下,咱们说会儿话。”

薛明珠在文卿旁边坐下,笑道,“是有什么好事吗?”

“的确是好事。”文卿笑了起来,“你大哥他们夫妻要回首都一趟,估计下周就回来了,到时候咱们全家一起吃个饭,你还没见过他们呢。”

谢宽的哥哥嫂子一直在西北,很少回来,薛明珠和谢宽结婚好几年还真没见过。

她笑了起来,“那行,到时候我早点过来帮忙准备。”

谢宽哥哥家还有俩孩子,她这个做婶婶的少不得要准备礼物,到时候现买肯定来不及,等明天有空就去百货商店转转,不能失了礼数。

说完话,薛明珠和文卿去准备晚饭,小张打下手。

文卿问她在学校习不习惯,薛明珠点头,“挺习惯的,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些听不懂,觉得教授讲的好高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跟上了。我们宿舍四个人,性格都挺好的,也没有掐尖要强的人,关系也都很好。”

“那就行。”文卿放心了,又说起大院的事儿,“对了,边翠玲有没有去找你堂姐?”

薛明珠一愣,“不知道,最近她好像跟着老师出去表演,不知道回来没回来呢。”

作为艺术学院的学生,能接触一些艺术表演,技能提高技能,也能开阔眼界,薛明兰有舞台表演的经验,并不惧怕这个,甚至如鱼得水。

只是俩人课表不一样,见面的机会也没那么多了。

俩人话才刚落,外头就传来敲门声,薛明珠去开门,却看到薛明兰站在外头,手上还提着一只老母鸡还在咯咯哒的叫唤呢。

薛明珠一愣,笑道,“刚才我妈还问起你呢,结果你就来了,来的可真是时候。”

薛明兰哀叹一声,“累死我了,我们才从外头回来呢。我是来蹭饭的。”

“有这样蹭饭的那可得多来几个。”文卿说着将母鸡接过来,嚯了一声,“够肥的,你往哪儿弄的?”

薛明兰道,“下乡演出的时候跟老乡换的。”

说是换的其实就是花钱买的,只是这时候虽然环境比以前松了不少,但抓投机倒把的纠察队依然存在,说换能安全一些。

文卿道,“你晚上别走了,晚上炖着,明天一早就能喝上热乎乎的鸡汤。”

薛明兰嘿嘿笑了起来,“我就是这么想的。”

母鸡交给小张去宰杀了,薛明珠和文卿还是在准备晚饭。

文卿带过来的五花肉,薛明珠做了红烧肉,里头还放了一些煮熟的鹌鹑蛋,这会儿已经熟了,香气扑鼻。

薛明兰吸了吸鼻子,“好香啊,明珠你手艺怎么这么好啊。”

薛明珠笑了笑,“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你说我这手艺以后开个饭馆行不行?”

薛明兰乐了,“怎么不行,不过首都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开餐馆,绝对有的搞。”

俩人说这话,晚饭没一会儿做好了。

饭桌上刘文芳问起薛明兰这次出门的事儿,薛明兰道,“我们这次是去的隔壁省的一些公社表演,好家伙,我们去表演是次要的,真真的看了好几出大戏,在首都绝对看不着。”

刘文芳来了兴趣,“那你说说。”

“嗐,就是现在不是恢复高考了吗,然后就有一些嫁了人或者结了婚的知青想参加高考,结果被婆家或者老丈人家给扣着了,然后错过了考试时间,那知青就闹啊,反正一出又一出的。有的知青家里还能出面帮一下,有的直接不管,反正两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的事儿他们闹跟我们没关系啊,偏偏我们中间有一个原先下乡时候差点被逼着嫁人的姑娘,然后就给这些人乱出主意,直接闹大了,那家孩子差点被那知青给扔了,导致我们也跟着受了批评。”

这就让人很郁闷了。

薛明兰道,“其实那些人不让知青走也是害怕,因为刚过完年的时候不少考上大学的知青一走了之,孩子不管,老婆也不管。反正家都散了,这样情况下,剩下的那些看的就更紧了。”

这种事儿屡见不鲜,可也没什么好方法,强留也留不住,放走又担心不回来,说到底还是双方婚姻的不对等,无法信任对方。加上乡下日子苦,吃过苦头的知青会更加怀念城里的日子,一旦有了机会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一次留下了,说不定下一次还得跑。

这事儿一直到八十年代初都无法根本解决,不少孩子都是被知青抛下的孩子。但你说知青就错了吗?也没错,错的是什么薛明珠无法评判,时代的产物罢了。

说完这些,薛明兰又道,“对了,秦勉他妈去找过我了,给我提了个意见,差点没把我笑死。”

众人好奇,“什么意见?”

薛明兰道,“他妈让我以后周末往秦家去住,或者干脆走读住到秦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