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食买回家再炒个菜就能开饭了,价格也不算太贵,都能吃得起,谁都愿意买点尝尝。
这不,饭点的功夫,几样熟食就叫人买的差不多了。
甄臻整理着剩下的食物,已经七点钟了,这年头很多人家为了省电,早早就睡了,超过七点街上就没人了,又没有冰箱,剩下这些甄臻就决定留家里吃。
东边的乔大娘佝偻着身子走过来,“大丫她奶,吃过晚饭了吗?”
“还没,乔大娘,您吃了吗?”甄臻笑着问。
乔大娘摇摇头。
这乔大娘也是不容易,老俩口四十来岁才生了儿子乔大壮,尽心尽力把乔大壮抚养成人,乔大壮结婚后,夫妻俩又花光积蓄为儿子儿媳在矿上谋了个工作。
原以为家里多了两个铁饭碗,就可以躺着享享福了。
谁知上了不到两年班,小夫妻就遇到了矿难。
那次矿难死了不少人,也算这俩人运气好,活着出来了,只是乔大娘的儿媳脸被毁了,乔大壮没了半条左腿。
这之后就被单位劝回家休养了,虽说了赔了一笔钱,可俩人工作都丢了,一家老小的生活都成问题了。
甄臻听钱大姐说这些事时也是挺感慨的,她就把这盘子兜了兜问:“乔大娘,这盘凉菜卖不出去,我打算两毛钱卖掉,你要不要买回去尝尝?”
这盘子里有猪蹄、鸡爪、海带丝,能装满满一盘子,才卖两毛钱,乔大娘当即就掏了两毛钱给她。
今天乔家的晚饭就格外丰盛,乔大壮拄着拐进来时,都是一愣,“娘,哪来的钱买这么多菜?”
“隔壁食品店的凉菜卖不出去,就两毛钱卖给我了。”
两毛钱是很便宜了,乔大壮媳妇过来时就说:
“早上我路过她家门口,看别人买了这么一袋子,要足足一块钱呢!更别提咱家这猪蹄还比她买的大。”
乔老头心里也是有数的,“老板娘是个厚道人,做菜干净,也讲卫生,也难怪人家要发财。”
一家人也是难得吃四五个菜,别说大人了,就是乔大娘的孙子孙女都吃得满嘴是油。
吃完后,他们也就明白为什么人家这食品店能赚钱了,这味道是真好啊!
海带丝酸辣爽口,卤猪蹄咬一口也是唇齿留香,那鸡爪子就更别提了,谁能想到没人买的鸡爪子会这么好吃?
乔家媳妇见食品店生意红火,也生出开个店的想法,跟好婆婆竞争是不可能的,包个馒头包子卖,总能赚点钱吧?
可惜她这脸实在狰狞,她婆婆倒是个干净人,可见到生人就不敢说话,她男人那个腿也不能长时间站着,赚钱的路子又被堵死了。
次日气温难得到了十五度,店里采光好,也是热的够呛,不过十五度也是今年难得的高温了。
这年头的温度没有后世高,夏天开电风扇就能将就了。
赵美兰骑着自行车进来了,她把西瓜从车筐里搬出来,笑着擦擦汗,“甄大姐,最近生意怎么样?”
“还不错,你呢?”甄臻给她拿了根冰棍,是大丫刚去买的,还剩下一支。
赵美兰也没跟她客气,咬了一口,立刻凉快了。
“我这次是特地来谢谢你的,面店生意不错,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已经有老顾客了,就是咱这边早上吃面的人很少,一直到中午才有生意。”
不过一天也能赚个两块钱,一个月能赚六七十,抵得上好几个人的工资了。
赵美兰婆婆很高兴,她公公也帮着忙活,老俩口都是爱干净的人,顾客也都挺满意的。
甄臻心说这年头做买卖确实是好做的,没有同行竞争,堪比垄断,行业标准由您来定,且还赶上国营饭店要票的年代,这真是老天爷往嘴里喂钱了。
只要勤快不作妖,都能赚到钱。
她想了想后世人气足的早餐店是怎么卖的。
“早上可以卖包子或者蒸饺、煎饺做早餐,这样一天下来都有生意,可就是做早餐太累了,四点钟就得起来忙活,你公婆早起晚睡,只怕身体会吃不消。”
赵美兰点点头,“我男人早上送完孩子后,可以帮着看铺子蒸包子,让老俩口去睡一觉,下午一点就没客人了,也能睡会,晚上七点钟店里就没人了,睡得倒是不晚。”
七点钟结束,洗洗涮涮,八点多能睡着,到次日早上四点的话,睡眠倒也是充足的。
“不过这样你和你男人就要多分担点了,老俩口忙着赚钱,肯定没空帮你们带孩子。”甄臻就说。
“那倒没啥,我公婆赚钱了,最后不还是我们的?再说他们现在赚得都比我们多了,我们哪好意思叫他们不赚钱来帮我们带孩子?倒显得咱年轻人不懂事。”
赵美兰又问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蒸饺和煎饺的做法,甄臻就说个大概,但是会做饭的人一听就懂了。
赵美兰回去就跟她婆婆说了。
她婆婆一直知道有个姓甄的大妹子很会赚钱,儿子管她叫甄大姐,儿子都听甄大姐的,婆婆自然也能听进去。
赵美兰婆婆就照甄臻说的法子做了早点。
果然,从早上五点多就有人来吃早餐,一直能卖到中午。
按照如今的营业额,一天能赚五块钱,利润足足翻了一番呢,赵美兰全家都高兴坏了。
虽说是忙了点也苦了点,可这年头的人都能吃苦,他们家没别的好处,可就是团结,一人做事全家帮忙,赵美兰和男人包括孩子,都支持老俩口的事业。
时不时帮店里擦擦桌子拖拖地,把灶台擦得锃亮。
这一天天口碑攒起来,很快县城里就有不少人知道她家早餐店了。
最近这几天甚至还要排队。
赵美兰为了感谢甄臻,就从供销社带了一包冰糖给她,甄臻也没跟她客气,恰好路边有人卖黄桃,就买了一些打算做黄桃罐头。
黄桃罐头的做法非常简单,桃子切瓣浸泡,再放点冰糖进去一起熬煮就行了。
黄桃和冰糖的比例大概是五比一。
甄臻以前有个室友家里有果园,每个暑假都给她们寄黄桃,甄臻吃不完就会做黄桃罐头,做好后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下,拿出来那叫一个爽口,一点不比外面买的差。
“娘,哪来的梨?”
孟大国刚从养殖场回来,一身猪屎味,进去冲了个澡,换了衣服才过来。
“今早路口有个老汉卖的。”
一车黄桃都是自家收的,还没到季节,收的不多。
老汉是第一次出来卖东西,有点紧张,也不敢说话,甄臻见桃子不多,就给全买下了。
老汉也很感激,拿着一块钱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自从娘开店后,咱们县城就陆续有人摆摊了。”孟二勇说。
可不么?最近甄臻就听说县城又开了一家饼店,是一对婆媳俩开的,每天晚上卖大饼。
这对婆媳饼做的不错,买饼的人也挺多的。
说到底大家都穷怕了,谁想挨饿受冻啊?
人来这世界上又不是为了受苦,能赚点钱改善一下生活,自然都是愿意的。
虽说没有冰箱,可放在水缸里冰一下,这黄桃罐头的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
四个崽崽一人端了一个凳子,又自觉去拿勺子了。
大丫拿了筷子,四娃瞥了眼黄桃,“姐,给我也拿一双。”
大丫就分了一根给他。
四娃皱眉,“才一根怎么用啊?”
“你说怎么用?谁吃罐头还要两根筷子?”大丫狠狠鄙视了一顿。
四娃被她姐鄙视的有点郁闷了,不过黄桃罐头很好吃,他很快就高兴过来了。
二丫和娃筷子用得不好,干脆就用手拿了,吃完黄桃又捧起碗,把甜滋滋的罐头汁一口给干了!
吃饱喝足,崽崽们都很满足,大人们也挺高兴的,甄臻就琢磨着黄桃罐头的可行性。
做也可以做,但是没有卫生许可证,卖点凉菜倒还好,这种需要长期储存的食物,她还是怕有事端。
黄桃罐头就暂且搁置下来了。
这段时间,焦蕙兰手头也接了不少活儿,主要是做秋装,因为口碑出去了,来找她的人可真不少,忙到陶爱红都大着肚子帮她送衣服,焦蕙兰就想把宋小红给找来。
“她话少,不爱嚼是非,做事也稳当,虽然还不能出师,但也可以帮我打打下手。”
甄臻也觉得可行。
宋小红比宋小玉稳当多了,宋小玉是个大sai迷,孟华去京城读书后,宋小玉一直失魂落魄的,倒是宋小红说离婚就离婚,看似是个闷头,却是个有主见的。
“娘,工资你觉得多少合适?”焦蕙兰问。
“按理说学徒期应该不给什么工资的,但以咱们两家的关系,不给工资说出去又不好听,再说宋小红也确实能帮着做衣服,不如就二十一个月吧?用得好再给她加钱,用不好再说用不好的话。”
焦蕙兰也觉得可行。
这些年没有高考,就多了不少辍学青年,再加上知青回城后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的人确实挺多的。
可没有个体户就表明没有工作岗位,像孟丽这样有点资历的正式工,也不过是从十五元工资上来的,二十块钱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