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楚王启安葬 二更合一,300w营养液……

朱襄道:“还有,该和你儿子写封信了。现在楚国已灭,他已经可以出仕。我会把他带在身边教导。”

朱襄本还想把信陵君的后人也带在身边。但他们不肯,非要为魏国守代,到曾孙辈才出仕。他便只送了一些咸阳学宫的书籍过去,并叮嘱他们,就算不出仕,也可以去咸阳学宫求学。

春申君的遗孀恭敬道:“是,朱襄公。”

楚国终于灭了,她扬眉吐气。

活该!

一想到楚国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好一点的末代楚王,连尸身都惨遭侮辱,还是朱襄公亲自去讨要楚王启的尸身,才能让其入土为安。春申君遗孀把“活该”二字念得更响亮。

活该!

朱襄把祠堂建好时,楚国反抗的势头越来越弱。

连项燕都觉得没有多大意思。

他就算抵挡,又能如何?就楚国宗室那副模样,还不如自立。

可项燕最终还是恪守了楚臣的底线,想了许久,放弃了自立。

他本来想学楚王启自尽,但李牧派人问他要不要和家人见一面。

项燕叹了口气。就算他想随楚王启而去,也还是要再见家人一面再说。

现在的项燕没有朱襄原本历史中项燕那么洒脱。

原本历史中的项燕虽然自己在军中,但他的家人族人都被安排妥当,所以他可以放心殉楚。

但现在的项燕,族人早早被秦人掠去,剩余家人也在项城城破的时候被俘虏。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李牧给他递了台阶,他便降了。

不过项燕已经心死。他只是暂时活着。等他确认了家人和族人的安全后,与家人和族人告别后,还是会随楚王启而去。

即使他和楚王启或许没多少君臣名分,大部分时候都在针锋相对。

李牧也知道项燕不会为他所用,只是找个由头让他晚点死而已。

先殉一个楚王,又殉一个楚将,楚人可能就会对楚国又萌生过多感情,让秦国不好治理这一片土地了。

何况楚王启大概也不是很希望项燕去陪他。

楚国反抗的势头随着项燕投降彻底结束。楚国宗室和楚国大部分卿大夫都被押送去了咸阳城,等待秦王政的处置。咸阳学宫诸多学子背着包袱来到楚国为吏,教导楚人学习秦律。

楚国宗室和卿大夫一离开,大部分田地都归于秦国。秦王政奖赏完此战有功的秦军后,还剩下小部分土地,按照秦律分给当地楚人耕种。

楚国庶人没想到秦国不仅没有没收他们可怜的为数不多的自耕田,还给他们分田,对楚国的想念立刻减少。

朱襄回到楚国的时候,已经可以开展春耕了。

然后,朱襄头疼的事应验——今年又出现极端气候。

今年的冬天特别漫长,一直到了四月都还有寒冻,房陵(今湖北)一线都普降大雪。

这别说春苗了,连人都冻死不知道多少。

正好楚国各地传唱“楚人这样对待春申君和楚王启,一定会有天灾报应”的歌谣,这下子楚人认为他们真遭遇报应了。

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在七国中最重鬼神和巫术。

楚人见到鬼神真的惩罚他们,一个个惶恐不安,完全不敢去救灾和自救,只知道磕头求老天开眼。甚至有人自埋或者埋家中小孩于雪中,给鬼神送祭品。

朱襄忙于救灾,迷信的楚人不仅不配合,还给他添乱。李牧都劝他别干了,让这群楚人自生自灭吧。

不自救者,不需救。

朱襄叹了口气,让李牧派人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祭坛,上祭坛做法。

对于迷信的平民,只能用迷信攻之。他之前在云梦泽做了一次伐山破庙,现在再来一次。

朱襄先做法质问老天,说要斩祸害楚人的鬼神,然后带兵去拔除各地淫祠。

每次天灾,各种千奇百怪的小宗教团体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骗钱的骗命的层出不穷。还有不少盗匪打着鬼□□号敛财抓丁掳掠妇人,占山结寨为王。

朱襄再次亲自领兵,山中也好,水中也好,把这些盗匪一一揪出来砍头,说这是在杀祸神的“降灵”。

李牧本想代替,被朱襄拒绝。

“我在民间门有过讨伐鬼□□号,所以由我去做,他们士气才最低。”朱襄道,“我替你剿匪,你替我抚民。我俩都去剿匪了,谁抚民?”

李牧无奈,只得暂时卸下武将身份,与朱襄交换官职。朱襄跑遍江淮平原,讨伐打着鬼神旗号的匪患时,他就负责楚地的救灾和春耕补种工作。

李牧有治理一国之能,换个身份干活也很利索。蔺贽写信来笑话李牧,说李牧这是暂代楚国令尹,也算是当了一次相国了。

李牧回信鄙视之。

寒冻灾害是全国范围内的,秦地也有遭灾。

不过秦地本来就偏北,应对寒冻灾害的经验比已经温暖了很多年的江淮平原丰富许多,再加上没有鬼神之说蛊惑平民,救灾补种都很积极,所以受灾情况比楚人好一些。

再者秦国去年丰收了一次,大部分秦人家中有较多余粮,棉布又已经普及,所以他们冻死饿死的人,比南边的楚人还稍少一些,给秦王政减少了一些压力。

其他五国之地也丰收了一次,勉强能够自给自足。南秦的粮和布,就只需要供应楚地了。

秦国君臣在刚天下一统时,就感到了头疼。

原本许多秦国大臣在秦国天下一统后踌躇满志,纷纷上书秦王继续南征北伐,建立不世之功。

他们还有许多新奇想法,比如让秦王在各地修行宫修驰道之类,大兴土木,彰显秦国威严。

都没有仗打了,这可不该浪起来?

秦王政把这些人的上书一一压下。

待开春寒冻灾害时,寒流不仅冻死了农人地里的苗,也冻死了秦国朝堂那颗浮躁的心。

他们终于冷静下来。

此时秦王政才将朱襄请求休养生息的上书递给他们传阅。

朱襄根据历史经验,在上书中写了秦国统一天下,幅员突然辽阔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打天下很不容易,治理天下更是困难。秦国的“统一”,现在才走了第一步。

“诸卿,共勉。”秦王政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灭掉楚国时,心情是雀跃的。

但他快当秦始皇了,心情立刻就沉重起来。

在梦中,他已经当过一次秦始皇了。很不顺利。

这一次,他能当好秦始皇吗?

嬴政不确定。

他做事向来自信,唯独此事上不敢自信。

梦境中秦国的未来是二世而亡,哪怕现在太子是扶苏,他也不敢奢望太多。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扶苏更不可能做到。秦国要想长治久安,国政必须在他手中理顺。

曾大父、大父和阿父一代一代克制自己的野心,将秦国稳稳地交到他手中,他必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老政啊,你说朕能做好吗?”

青年嬴政坐在略微苍老的嬴政对面,露出他在朱襄面前也不会出现的踌躇不安。

他呆坐许久,离开了摇摇欲坠的梦境房间门。

略微苍老的嬴政睁开眼,也是幽幽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