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的朔方和五原也一样,没有太守允许也不得私藏私带。
卫长君点头:“可以。不过匈奴人多,棉花种子少,顶多给你们半亩至一亩地的。”
浑邪王好奇半亩地可得多少棉花。
卫长君算算:“七八条褥子。如果薄一点,半亩地可以做十来条。”
浑邪王惊呼“多”,司马相如轻呼“少”。卫长君瞥他:“长卿兄,一条蚕丝褥子价几何?棉花褥子跟蚕丝被一样暖和。”
司马相如算一下,连声表示“七八条不少。”
卫长君:“不当家不知道东西贵贱。”
司马相如确实不擅理家。否则凭他在刘彻叔父梁王身边多年,梁王死后他回到蜀郡老家,怎么也不至于带着卓文君当垆卖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浑邪王见当世才子被卫长君数落的羞愧却不敢反驳,越发觉着卫家地位尊贵。太阳快落山时,上林苑小吏驾车来接他们,浑邪王还要帮卫长君干一会。
卫长君劝他,种不着急收着急。浑邪王这才带家人回去。
马车前脚刚走,后脚对面梁家里里正划小船过岸。这船还是卫长君以前买的。木头被水泡坏,梁家里村民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似的,还可以用几年。
卫长君拉着两个小的在河边洗手,“这么晚找我有事?”
梁家里一人一到两亩地,红薯苗和棉花苗上午半天就好了。下午出来放羊,注意到对岸情形就纳闷,怎么有一群异族人。
梁家里里正:“方才走的是些什么人?”
小太子大声回答:“匈奴族人。”
“匈奴?”里正只听见前两个字,惊得张大嘴。
小太子不明所以,卫长君没给他机会,霍光一手拉着一个拽回家。卫长君洗洗手移到岸边坐下:“来降的匈奴浑邪王。不叫他种地,还叫他放牧?”
里正小声问:“您不担心他使坏?”
“不敢。他没有马和兵器,也没有路引,无人陪同,他寸步难行。”
里正又问:“是真心投降吗?”
“容不得他不真心。匈奴单于要杀他。哪怕他带着大汉布防图回去,单于也不信。”浑邪王不可能弄到布防图,他也不敢逃回匈奴。卫长君这样说是为了降低里正对他的怀疑和厌恶,“梁家里有未婚人品端正的男儿吗?”
里正愣了愣神才反应过来:“大公子为他保媒?他何德何能。”
“浑邪王族人当中有不少未婚女子。正跟着仲卿以前俘虏的匈奴人学汉话。”卫长君说到此噙着微笑看着他。
里正犯难,摇头:“大公子,这事老朽不敢做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卫长君本人对此嗤之以鼻,却不介意用此话糊弄里正,“匈奴人没什么礼节,娶匈奴女子无需聘礼。”
里正闻言有话说:“正是不懂礼才不能娶。”
“你是说兄长死了,嫂嫂嫁给小叔?这些规矩也在学。”卫长君提醒,“陛下已经令各地郡县上报未婚男女。回头叫他们自己相看。我想一定有人不介意娶匈奴女子为妻,或招匈奴男子为夫。匈奴男子身体强健,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还会养牲畜。”
里正怀疑卫长君诓他。
卫长君:“梁家里离长安近,得了一把青菜都可以拿去卖。你们有我给的棉花种子,也为家里添了不少钱。离长安百余里的人没有这么好运,不叫他们自己挑,他们也乐意至极。”
这话令里正点头。
卫长君:“事同你说了。想娶的话就再等等。她们不止学汉话,还得学收种庄稼。最快得夏收过后。”
“大公子告诉老朽这些陛下知道吗?”
卫长君微微摇头:“我给你们棉花籽的时候陛下也不知道。何况这事早晚得昭告天下。”
由于卫长君干了不少人事,里正也没想过他被卫长君算计了。回到家中里正叫儿子找那些未婚男子。忽然想起卫长君提到“人品端正”,虽然觉着匈奴女子嫁给无赖子都是她们的福气,可这婚事得经过朝廷,里正犹豫再三,还是把好吃懒做的那些人刨除在外。
人品端正的男儿不乐意娶异族女子。里正问他们,有钱置办聘礼吗。没钱别挑三拣四。你想娶朝廷还不见得同意。天下之大,未婚的多了。朝廷肯定挑好的,彰显大汉气度。
梁家里也有几个寡居女子。里正叫他们回去好好想想,又叫儿子把这些女子叫到家中,问她们要不要招个女婿。有此心的话,这半年消停点,等着朝廷通知。
女人也不乐意。里正提醒几个女子,此事经过朝廷,以后一定没人敢欺负她们家。否则是打朝廷的脸。
寡居女子难,闻言松口。
翌日傍晚,里正过河告诉卫长君。卫长君不意外:“我料到你们会同意。”
“为何?”
卫长君:“大部分匈奴男女比汉人强壮,他们又是主动求和的,不是叫汉民出去和亲,有何理由拒接?只是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里正有那么想过,闻言不禁笑了。
卫长君摇头:“黄河西北没了匈奴,这些人皆来自黄河西北。故土不日便会成为大汉的一个郡,他们就是有机会逃回去也无处可去。”
里正惊讶:“您早说啊。”
卫长君忘了,却没忘倒打一耙:“我以为您知道。去病两次出征杀了那么多匈奴人,又有这么多人主动求和。”
里正算算人说,确实很多人:“大公子,老朽可以把此事告诉亲戚朋友吗?”
“可!省得陛下昭告天下的时候很多人跳出来反对。”卫长君笑道:“你能挑出几百人来,夏收前陛下就可以叫丞相为他们当面相看。”
翌日,里正前往亲戚家,令亲戚找亲戚。问就是大公子从不骗人。大公子人好到送给梁家里棉花种子,还教他们种植育苗,亲戚别提多羡慕。
基于这点,里正家亲戚朋友也没怀疑过卫长君利用他们。
对不同的人得用不同的法子。
秦岭的棉花和红薯苗育好,卫长君把侄子和外甥送回城,他骑马前往八阳里,找八阳里老里正。
里正老妻拿着草绳去门外编鞋,顺便看门。卫长君对老里正言明,无论娶匈奴女子还是招匈奴男子为夫,朝廷都不会亏着大汉子民。这点老里正不可告诉任何人。
老里正很感动:“大公子不这样说,小老儿也信你。您不屑算计乡野人家。”
“这一点如今只有你知我知和陛下知。但陛下不知道我告诉你。”
老里正叹气:“大公子,小老儿恐怕等不到您用我那日。”
“我宁愿永远不会有那一天。”卫长君也不禁叹气,“可总要未雨绸缪。您还没见过小太子吧?夏天他来秦岭避暑,您过去看看。小孩子机灵得很。陛下也疼得很。只是人心易变。”
老里正深有感触:“不得不防啊。”停顿一下,缓了口气,“我那几个儿子以前瞧着好,如今个个好奇我些年存了多少钱。我能叫他们知道?早早到他们手里,他们敢饿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