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养,皇长子三岁,刘彻不敢这么早立太子。
并非刘彻不满意长子刘据。皇帝的嫡长子没了皇后可以再生。皇太子夭折是国丧,还会被有心人歪曲成上苍不满皇帝,这是上苍对刘彻的惩罚。轻则朝廷动荡,重则浮尸遍野。
刘彻恨不得一天写十八道圣旨立太子,为了江山社稷他也得忍。三公九卿清楚这点,市井小民或朝中小吏亦或者纨绔子弟不知道。通粮想不到这么远,被他拽住的人也懵了。
通粮松开对方,身后传来一声讥讽,“皇后之位都不稳了,还立太子?”
通粮拧眉,何人如此放肆。
回过头,通粮眼疼,胖的跟肥膘肉似的,眼睛挤一块,面带嘲讽导致嘴巴歪到茂陵去了,偏偏稀少的头发上戴着金冠……通粮不禁感慨,长安不愧是帝都,什么鸟都有。
通粮看出这只——这个庞然大物不是他能得罪的,索性当他放屁,“不然呢?”
庞然大物斜着眼打量一番通粮,满面风霜,衣鞋磨损严重,口音像长安人氏,不像官又不知道近日发生的事,那就是走南闯北的贱民商户了。跟这样的人搭话,辱没身份。
鄙视地看他一下,轻哼一声,庞然大物转身走开。只可惜转身如马车掉头,又想潇洒利落,好险没摔了个狗吃屎。
通粮情不自禁,慌忙别过脸用拳挡住嘴角的笑意,给同僚使个眼色。
同僚走进沿街铺子。片刻,神色复杂地出来。通粮同其他同僚相视一眼,齐步朝他走去,齐声问:“出什么事了?皇后真——”
“不是!”街上人多嘴杂,通粮的同僚慌忙打断,压低了声音,“上个月我们才出长安地界,陛下就令李广为将,带三万骑兵奇袭匈奴。算算日子,此时该出关了。”
通粮惊呼:“陛——”
同僚慌忙捂住他的嘴。通粮连连点头。同僚这才敢松手。通粮压低声音说,“陛下不是不想用李广?”
同僚指着身后铺子:“管事的说朝中诸官联名举荐李广为将。陛下不得不用他。”
通粮不信。当今天子十六七岁就敢同太皇太后正面对峙。为此牺牲三公也在所不惜,“三公九卿联名上奏?”
通粮的另一个同僚摇头:“不可能。御史大夫一向主和,卫将军能征善战他都不想打,怎么可能支持空有其名的李广。丞相最听陛下的,陛下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太尉掌兵,只能听陛下的。否则仕途也到头了。太仆乃公孙贺,卫将军姊夫。朝廷出兵大农令忙得脚打后脑勺,不可能支持。廷尉乃张汤至交好友。张汤算是卫将军岳丈。还有谁?少府除非想回家种红薯,跟着他们逼陛下。”
三公九卿几乎没人参与,那陛下不可能妥协。他明明跟招兵告示上写的一样有意用李广,为何还一而再再而三拖延。通粮想不通,运粮时夜宿荒野的直觉告诉他有危险。通粮本想在家多待几日,他瞬间决定多找几个商户,三日凑齐,第四日出发。
翌日,通粮匆匆前往卫家。
卫媼不认识他,在门口告诉他,不便待客。通粮恭敬地表示在门外也一样。他以前是卫将军手下的兵。如今为戍边将士运送物质。卫大公子知道她老人家看不懂信,他代大公子向老人家问安。
卫媼一听很是激动,赶忙问卫长君可好。
通粮直言,众人身体极好,边关什么都不缺,有鸡有鸭还有鱼,除了人烟稀少,跟他在秦岭和茂陵时一般无二。
卫媼知道长子有点神奇,比如他家独有的水果,独有的铁锅等等。东西市没有卖的,他没种过荔枝,也不会打铁,那些东西哪来的。
“见过匈奴吗?”要说卫媼担心卫长君,不如说她担心卫长君碰上匈奴。毕竟他再神奇也是血肉之躯,匈奴一刀能捅死他。
通粮摇头:“卫将军带领的汉军能到那里,匈奴不敢过去。对了,公孙家和陈家我就不去了。劳烦老夫人告诉两位女君,小公子高了也比在长安结实了。虽然朔方无法跟长安比,但那边天大地大,没有纷纷扰扰,几个小公子很是喜欢。”
卫媼笑道:“我的大孙子就喜欢没人的地方。到马上恨不得飞起来。长安那么多人,就是宽大的驰道上也容不得他闭着眼跑。”
通粮点了点头,没说他还得再去一趟。省得老夫人挂心。
翌日上午,通粮和同僚们赶车到东市,看到街上的人比早几日多才意识到到了休沐日。
休沐日出来逛的要么闲要么有钱。无论哪种神色都很轻松。但也有例外,韩说忧心忡忡。
先前听到市井流言——陛下任人唯亲。韩说一度认为他小人之心误会陛下了。李广几次请缨,众臣联名举荐,怎么看怎么像逼天子,韩说又觉着诡异——天子乾纲独断,他决定的事太后都不敢置喙,怎么突然转了性,放任朝臣“威胁”。
朝廷出不出兵问兵将没用。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农令府最清楚。韩说叫曹襄找卫广或卫步打听打听。曹襄直接告诉他,不用打听,卫广休沐日也不得闲。
韩说再次感到心慌。
随着李广出兵,长安城内的流言从“亲小人远贤臣”变成“陛下英明”。几个世家长辈还去他家说他父亲糊涂,多好的机会,竟然不叫他去。末了又得意洋洋地表示,陛下也不敢与天下人为敌,早日如此早该联名上奏等等。韩说很想大声告诉他,你知道什么!你只是一颗棋子,陛下不用的弃子!
然而韩说不敢,连他父亲和曹襄都不敢说。
韩说长吁短叹差点撞到人。慌忙后退,看到车上高高的冬衣感到奇怪,离冬天还有几个月,买这么多冬衣做什么?韩说想不通也没心思管闲事,下意识走开。不经意间瞥到鲜亮的皮毛,他脚步一顿,叫住驭手,“怎么买这么多衣物?”
“家里人用。”在一旁提醒小心行驶,别撞着人的通粮胡乱回一句。
韩说指着包裹里没包好的斗篷,“那一件抵你身上的衣物三套。什么家人比当家男主人尊贵?”说着打量他一番,看气质很像官场中人。这些厚衣物可能送去边关。边关?韩说福至心灵,试探道:“我兄韩嫣,我叫韩说。”
通粮猛地直视他。韩说确定他猜对了。
这两个月韩嫣给家里来了一封信,开头就是提醒父亲,看住韩说。后面才是问父母安,兄弟姊妹安。说几句自己安好。
这样的信韩说不感兴趣。他只想弄清楚,远在边关的兄长怎么猜到的。朝廷贴告示招兵的时候,他该忙着修补旧城墙防匈奴才是。
陛下不可能特意去一封信告诉他,他想算计天下豪强世家子侄。
“你——”韩说有很多话想问,注意到车上的衣物,“这个斗篷是帮我兄长捎的还是别人的?”
既然不是外人,通粮就实话实说:“卫老夫人和卫家两位女君给大公子和几个小公子准备的。”见他欲言又止,“韩公子也想叫我给韩太守捎几样?”
“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卫家叫你捎衣物。我想知道你们何时出发。”
通粮:“大公子叫我买几车麻布和盐。买齐了今日就走,快的话天黑前还能赶到驿站。”
看来没法同他闲叙了。
“从哪个门出发?我这就回去给兄长收拾衣物,届时在门口等你。”
通粮先告诉他从哪个门,接着安慰他不急,他们差得多呢。
韩说着急。韩嫣冬天的衣服在茂陵,韩家没他的。韩说翻出今年母亲给他和父亲准备的新衣,又抓几块金子,策马前往东市买一些,收拾了两大包就去城外等着。
通粮打头,一出城门就看到韩说。韩说见后面还有很多辆车,由于人来人往走得慢,他还能跟通粮聊几句,“朔方除了你们就是我兄长和卫家兄长带去的那些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