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太学招生

刘彻心生警惕:“然后呢?”

“我家几个小的都——”

刘彻不希望他的太学开三天就被迫关门,“卫步和卫广是不小了。去病和阿奴还小。虽然八岁,其实自出生到现在才七年,不急。”

卫长君想扶额,大外甥啊大外甥,小阿奴啊小阿奴,瞧瞧你俩这人品。

“陛下说的是。到秋山边凉了,侯爷搬过来,我就叫他俩回城去太学?”

刘彻回头看一下。东方朔过来道:“臣记下了。臣回头就叫董仲舒给大公子留两个名额。”

“陛下怎么想到今日过来?”卫长君看一眼天空,太阳时有时无,虽然不冷不热,但并不适合出游。

东方朔:“我跟陛下说大公子的房子快好了。”

“早呢。”卫长君微微摇头,“大院和东西中三个小院好了,北边那排奴仆房也好了,但里面空荡荡的连张榻也没有。等榻做好,锅碗瓢盆置办妥当,最快也得到六月。”

东方朔朝西边看,“韩上大夫和魏其侯立冬前还能搬过来吗?”

“他们家需要添置的东西少,也不用再买奴仆,人过来的时候绕去东市把物品置办齐就行了。”卫长君看向刘彻,“您只是来看看?”

刘彻轻轻抬手,东方朔带人退到东边渡口。刘彻示意卫长君跟上,他往西,到韩嫣家门口停下。

卫长君一看要避开所有人,心中一凛,“出事了?”

出事倒没出事。

去年除夕前,各地封王送的节礼比往年多一成,刘彻便知道他们真的很满意红薯玉米以及农具。过了除夕,刘彻就颁布了“推恩令”。

除了封国王爷和太子没人不高兴。刘彻派出去的细作送来消息,各封王府上很不消停,就算兄弟父子间没动手,也不如以前心往一处使,简而言之,人心散了。

刘彻登基之初就想探探匈奴的虚实。然而那时宫里有太皇太后掣肘,太皇太后并不喜欢他,宫外的封国一个比一个强,并不适合大军出击。

现今兵强马壮,各封国今年消停不了,刘彻觉着时机到了,就来问问卫长君的意见。

卫长君一个农夫,必须没意见:“我连《周易》都没怎么看过,测字算命更是一窍不通,您问我?”

“你看过兵书。”刘彻提醒。

卫长君:“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您知道匈奴有多少人马?哪怕长安有在草原上生活过的人可以做向导,可这么多年,朝中谁敢跟匈奴交手?”

刘彻眉头微蹙,很不喜欢听到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小?”

卫长君微微摇头:“陛下,您其实也没底吧?你如果已经决定了,就按照自己想的部署。反正早晚有一打。”

“输了呢?”

“胜败乃兵家常事。您有心理准备就行。”今日卫青没来,即使来了,卫长君也不敢提他,毕竟他也不知道卫青有没有准备好,亦或者还得两年积累,“我是真给不了您意见。”

刘彻指着天上。

卫长君:“他给我送东西都不露面,有事交代就托梦,您觉着呢?”

刘彻揉揉额角:“朕只能靠自己?”

“你这两年挺得民心,就是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总结经验,来年再战。”

刘彻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卫长君怕刘彻过于依赖他那点神奇,以后有事没事都来找他问吉凶,“陛下要是还没底,那就去城里找个术士算一下。但有一点,结果不好,你不能把人砍了。否则我罪过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