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桌旁。
第二局下来, 汗水流的更多了。
迭戈胸前的衣服被不断下淌的汗水完全浸湿,将他胸前的球衣变成了另一种更深的色泽。
迭戈擦着汗,以堪称“占据优势”的过程拿下了第二局的胜利,这让他心中紧紧绷住的情绪, 终于稍微的舒缓了一点。
不得不说, 第一局的最后一个球………确实还是对迭戈有点打击的, 在西班牙的队长, 凭借自身的意志做出了转变——相信自己的进攻能力, 争取来一次一击必杀——并且确实在心中大吼“这球有了”的时候, 却被那个仅仅参加过两次………不, 应该要去掉这一次的法国巴黎站——被那个仅仅参加过一次正式的国际赛事的中国新人, 以毫不留情的碾压式打法回击了回来,这多少还是影响到了迭戈的心情。
好在他也是置身于职业乒坛中许多年的老将了,如何将非正面的情绪转化为在赛场上更进一步的动力,这是他们这些老将很早就学会的必修课程。
迭戈看了一眼位于他身侧一米外的人。
苏舟站在裁判桌的另一端, 半湿的汗巾搭在了他的后颈上,黑发黑眼的中国人扬起脖颈,小口小口的饮着温水, 被汗水浸过而格外发亮的喉结,随着他吞咽液体的频率而规律的颤抖着。
迭戈的目光不过是一扫而过, 便重新又低下了头。
他的心中,稍微松弛了些的那根心弦,又再一次的瞬间绷紧。
中国人的模样………可完全不像是被打击到的样子啊。
很快,在裁判的示意下, 苏舟与迭戈纷纷放下了水瓶与汗巾,两人再次走回了球台旁,并且第二次的交换了场地。
西班牙队长在第二局中获得的胜利,无疑刺激到了来到现场的所有西班牙人们,在第三局的比赛尚未真正开始的时候,他们肆意疯狂的站在座位之前,为他们的队长疯狂call!
观众席的另一头,那一片耀眼的红色汪洋同样不遑多让,字正腔圆的喝彩声随即响起,与那段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西班牙语争相抗衡。
而当两方球员站定的时候,这所有的声音又渐渐平息。
场内,第三局,再次交换发球权,又到了迭戈的球权。
经过了两局的交手,两方对于彼此的理解都更加的又进了一步。
从第二局的局面来讲,只要迭戈能维持住他应有的水准,局面其实对西班牙人更加有利。
事实也正是如此,苏舟似乎并没有很好的适应迭戈这种忽然改变节奏的打法——虽然改变的程度极其的细微,但到了苏舟和迭戈这样的程度,这丁点的细微差异,便可以被无限的放大,然后影响到每一个球。
与第二局相似,在第三局的开场,苏舟一度的处于下风。
迭戈3:1苏舟……
迭戈3:2苏舟……
迭戈4:2苏舟……
迭戈5:2苏舟……
……
………
…………
迭戈6:4苏舟……
两人交手的模式仍然是相似的,毕竟乒乓球是一名球员的运动、是两个对手的运动,而不像篮球、排球或者足球,是一种团体性的作战模式,需要彼此磨合、互相合作。
正是因为站在赛场上的己方人员只有一个,这才更加突出了球员个人的能力究竟有多么重要。
在第三局中,较之第二局,苏舟的拉球攻势更为猛烈,他意识到了长久的对峙对他的不利,所以想要追求一球定胜负的可能。
而迭戈的攻势则更为的冷静圆滑,既然这种方式似乎对苏舟有效,他不介意一成不变的将这种方法用下去,直到这种战术不再好用为止。
迭戈6:4苏舟,两人交换球权,苏舟的发球。
第三局已经进行了十球,根据相关人员的数据记录,这十球中,没有任何一球的交手板数,是低于十五板的。
苏舟口中的吐息仍然非常的平稳,但是由于他是非常容易出汗的体质,脸颊与脖颈的汗水流的更凶了,如果拉一个近镜头给他,会发现他眼睑的睫毛上也缀上了几滴汗珠。
球台之前,他的左手放在了乒乓球台的上方,乒乓球则被他压在面朝下的左手手心之下。
砰、砰砰。
乒乓球碰了两下桌子,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看看苏舟现在的姿势吧,看起来,他像是要用他红色的拍面下切,和他之前所发出的任何一球都没有什么区别,是一个正手发球。
实际上,正手发球的动作,也确实被苏舟做出来了。
但是他的身子还没有固定上几秒,黑发的中国人顿了顿,便又换了一种姿势。
这是一个反手发球的姿势。
作为苏舟这一场的对手,迭戈当然早已把苏舟所有的比赛录像都看了一遍——最早的,他甚至看了一年前的亚洲业余大赛,苏舟与尤利安的那场比赛;最晚的,他认为有所帮助的,当然就是他在现场看过的那一场,苏舟与罗德里格斯的比赛;而在此期间……
……不会、也不可能有任何人会忘了的,这么多场比赛下来,在中国苏自己的球权里,那是唯一一次的——
他只用过一次的,反手发球的动作。
那是在英国伦敦站的小组赛,当他对上了当前排名在世界第六的古董先生,雷蒙·博耶尔的时候。
作为唯一一个年龄超过了三十五岁,却仍然活跃在职业乒坛中的人物,古董先生有着超过当今所有乒坛球员的优秀发球技术,至少,对于小组赛中非种子选手的球员而言,如果他们在国际性的职业赛场上,根本无法接住古董先生的发球,而是硬吃了对方的发球而丢掉一分,这绝对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而这个中国人……
…却发出了一个,让古董先生在挥拍之后,直接生生接飞的球。
那个时候,这个中国人,他所使用的,同样也是反手发球这样的动作。
当时,在英国伦敦站的决赛之前,还有不少乒坛界的喉舌专家们纷纷预言分析,表示中国苏绝对会/绝对不会在比赛中使用那种发球!
绝对会使用的一方:那可是能让那位从上个世纪“存活”下来的老古董!当今乒坛中对发球的研究最为深厚的雷蒙·博耶尔都接飞的发球啊!为什么不用!
绝对不会使用的一方:为什么不用?!那还不简单!因为中国人自己也没把那一招练熟呗!
——对,这也是迭戈的想法,为什么不用?当然是因为没有百分之百的充分把握。
想到这里,迭戈的呼吸不觉轻了一分,那双深邃的深褐色的眼睛似乎在瞬间变得更为深沉,他的双脚下意识的向后撤了一点点,嘴唇抿直成了一条线,这让男人的神色更为肃穆了一些。
……难道,苏舟已经把那一招练熟了吗。
对面,苏舟变了姿势,黑色的拍面代替了红色的那面,成为了被众多的转播镜头映入其中的风景。
白色的小球静静的躺在苏舟的掌心,黑色的双眼静静的盯着白色的小球。
双膝的弧度弯曲着,苏舟浅浅的呼吸了一口气,椭圆形拍面的尖端被他放在了左耳的位置。
继而——
嗖!
苏舟高高抛球!又在同一时间抬起右腿!
当乒乓球上升飞跃至了最高点——当它无法再度上升,于是顺其自然的开始重新下落之时——
苏舟抬起的右腿也跟着一起狠狠踩下!
砰——!
咚——!!
黑色的拍面摩擦小球的轻微声响,被借力踏地的右腿所发出的巨大“轰”声彻底覆盖!
——来了!
迭戈的唇在瞬间抿的更紧!
而且——
果然很转!
根本就不用让球拍去接触乒乓球,白色的小球被球拍摩擦所带来的剧烈旋转,就几乎到了人类的肉眼就可以看见的程度!
——这就是苏舟这一个多月来反复锻炼的成果之一。
打从结束了乒协的那堆破事,整日在陈清凡的阁楼里练球的时候,一个人对着发球机多没意思?苏舟就开始反复的练习着他的反手发球。
一天会练上几个小时呢?手臂会机械性的挥出多少次呢?会离开原地,弯下腰多少次呢?会用塑料盆装起多少次的乒乓球呢?又会在每一次的发球后,深感不对的皱紧眉,在脑中反复思索模拟多少次后,才会继续的发出下一球呢?
这种事情,苏舟从来不会特意去记,但如果硬要说,一天发上一千多个球,也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吧。
这当然还不是他最最渴望的“L”型发球,但,至少,他已经可以放心的在赛场上区使用这样的反手发球了。
现在的局面陷入了僵局,而且对苏舟自己不利。
苏舟的确陷入了被动,五局三胜的比赛太短了,他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及时的找出有效的方法,那么,至少不能让这种僵持的局面继续下去。
——他需要一点点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会将局面变得更好,也可能会将局面变得更坏,但,至少,绝对不能保持不变。
苏舟暂时还没有想到在击球上有所突破的方法,那么,自然只能试着从发球上下下手了。
至少,还是有点改变了嘛。
而从事实来讲——
这点变动,虽然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成就,但也是多少有点效果的。
毕竟,在这一个多月期间,为了能够保证反手发球的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苏舟硬生生的改掉了自己下意识的会运用手腕力量的毛病。
这样虽然保证了发球的完美成功率,但在发球的质量上确实有所下降——相比较而言的话。
打个很形象的比喻,苏舟现在使用的反手发球,就是把钱存到了银行,每年都会极为稳定的增长利息,但是所赚得的利息却非常有限;而苏舟之前在反手发球时抖动手腕的做法,则类似于将金钱投入了股市炒股,他无法操纵股票的增长,如果运气好了,瞬间收入翻倍,如果运气差了,则是直接破产无归——风险性与利润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