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合格的锦衣卫32

世界上的事儿, 只要有第二个人知道, 那就怎么也成为不了秘密。像是阿玉这样偷偷的透露点苗头出去, 呵呵,那些听到的即使是锦衣卫,也一样是寻常人,有亲友故旧,有兄弟同僚的,你透露一二,我透露一二, 不过是几日的功夫,盯上那一片的眼睛都多了最起码三五倍。就这还是锦衣卫从小接受过保密训练下意识的不往外透露的结果了,若非如此,这投注在那边的眼睛估计都能直接让他们自燃了。

而有了这么些眼睛盯着, 你们说, 这还有什么事儿是查不出来的?如今这锦衣卫和东厂在盯人寻辫子的事儿上,那比以往积极性可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为啥?因为皇帝对于那些官员不信任, 所以凡是事关银子的事儿, 就找上这两家,让他们相互监督着收钱。而这抄家。。。即使再怎么清廉,也是有潜规则的, 负责干活的不说三成的辛苦银子和铁打的没差,妥妥能大家分润一二。就是那些被抄家带走的人身上的零碎饰物,随身荷包这类雁过拔毛来那么一下,也绝对是比不错的收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 你说,当他们接到又要监视清查某某某家的时候那是个啥心态?两眼放光,和土匪逮到了肥羊一样的蠢蠢欲动或许是最好的形容词了。若是再加上这京城某些渠道传出来的一些消息。。。这行动力高的,妥妥可能参与进去分润一笔的当地锦衣卫千户百户之流,那是立马自己贴钱,发动了不少暗探往那一个个的宅子里去,就差没把耗子洞都摸清楚了。

然而他们这样那样的操作,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就享受到成果。万历皇帝或许真的是抄家抄出经验来了,这操作手法都变得细腻了不少。像是这边境走私商户的事儿,他一上来愣是啥动作都没有。而是先和边军的人说要在边境划一块相互交易的地方。

要在边境正是开启交易?这个事儿万历做起来那是相当的有底气,毕竟这个时候戚继光还活着,虽然万历十年的时候,因为张居正的死,犯了小人曾被一度贬到了广州,可这不是阿玉出现了嘛,这不是人张居正留下的老班底又被重用了嘛,所以人戚继光也回到了北方,虽然不再是以往的喜峰口一代,可也依然有相当大的震慑力。

当然即使他不回来,人留下的戚家军还当地驻守的将领这会儿一个个的也还正是当用的时候,再加上养寇自重的李成梁也在北面正威风,□□哈赤还刚统一了女真,蒙古这会儿又四分五裂,各部落相互争夺权柄,自相残杀正忙乎。这么一来从总体上看,北面的外部环境其实这会儿还是相当的轻松地,最起码在萨尔浒之战前,大明靠着威慑就已经足够自保。

所以喽,当时西北外族将领也依然存在,还不少。九边各地和蒙古等部落虽小摩擦不断,小战争也常有,可相互交易也确实零星存在。或者说,若非是这样的政治环境,那些商户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做走私的事儿对,资敌什么的,要突破这个心理底线,一般人在打的你死我活的敌对情况下,还真是做不到。

在这样的局面下,朝廷露出想要建立一个正轨的交易地点的倾向,别说是边军觉得可以,就是北面的蒙古各部也觉得相当的不错,甚至不少人离得近的小部落还一听到的消息就凑过来帮忙搭建-嗯,刚开始就筑城什么的,看着有点打眼,再说了谁知道皇帝会不会变卦对,所以一开始真的,就是栅栏一样的围栏圈个地方而已。

有了这么一个第一步,对于这互市地点周围的普通百姓什么的来说,那真是方便了不知道多少,甚至还有人专门去南面的省份专门搜罗旧衣裳等物资,往那边运的,就为了多换点羊,好在京城附近卖个好价钱。如今谁不知道京城贵人们好吃涮羊肉的?

这老百姓高兴了,生意自然红火,而生意红火了,亲,那些原本靠着走私的商户能高兴了?虽然他们卖的都是寻常人家不敢卖的东西,比如粮食,比如盐,比如铁器等等,可这些一年能走几趟?再怎么价格不错,也就那样好,日常所需,比如茶叶,布匹什么的,才是他们源源不断,细水长流的大头。

而如今呢?唧,这生意大半都让一帮子苦哈哈给抢了,还是在这样一个朝廷名正言顺,不用担任何风险的地方交易的,你说他们是个啥滋味?更要命的,因为这个,他们以往的高价是开不得了,那些脑子一根筋的蒙古人愣是觉得他们都是奸商,价格虚高?呵呵了真是,当初那是走私好不,那商队能出来,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难道不是成本?

商户们有苦说不出,能怎么办?赶紧的,找那些自己资助结交的官员呗,那些东南的商户能撺掇着将海禁搞了那么多年,为啥他们就不成?北面官员就是再不济,依样画葫芦总是会的。

可惜啊,他们是不知道啊,有那么好些眼睛正盯着他们呢,特别是万历皇帝,那是就等着他们动呢,不动怎么能知道他们的关系网有多少对!不动怎么知道这掺和进来的官员到底有几个是不是。所以喽,这里刚开始发力,那边名单已经早一步的流进了宫里,放到了万历皇帝的书案上。

“呵呵,果然,这一串的蚂蚱啊,手可真够长的,一个商户,居然能和户部侍郎搭上关系,这不是一般的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