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8

大明有多有钱?都说美联储地下25米深的那一百二十二个金库储存量是世界之最, 那也不过是占了世界金银储备的百分之二十。而这个时代的大明, 则流入了世界上近半的白银。即使财富总量有差异, 可这也绝对说明了在这个时代,大明金银的储存量绝对足够。

可这么富裕的大明,为啥国家税赋收入永远都那么可怜呢?《明穆宗实录》里说, 这个时代,大明户部每年收入国库的出息只有几百万两?呵呵,我大清进驻中原后, 这税收有多少?中期一年税收约有7000至8000万两白银,清朝后期一年约有1.2至1.4亿白银。

这么一比还有啥不明白的?即使将哪些贪腐全搭上,这明朝的税赋也妥妥是历朝历代最低的,而根据某些专家得出的结论,这明文规定的税赋不到百分之四, 基本是清朝的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税赋这么少,为啥明朝还真多起义的?因为天灾人祸太多;因为后期为了战争,为了天灾人祸新增的附加税太多;因为土地兼并太过严重。。。追根究底, 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

贪婪了几近二百年的士绅们啊,即使万历皇帝已经举起了屠刀,他们却依然心存侥幸, 还在不断地挑战着皇帝的底线。。。

在阿玉的大水车招摇出世,获得一大片称赞之后,作为锦衣卫的一员,阿玉十分有眼色的另外做了一个同比例相对较小的水车敬献到了宫里, 由张诚组织了人手,架在了西苑就是中南海,什刹海一代!

大明的皇帝虽说不像是清朝,动不动从小一百二十遍的折腾,可他们的教育同样不差,特别是万历皇帝,一代权相教导出来的,那眼光能差?只是那么一眼,就已经明白了这水车的妙用,那欢喜的小眼神,闪动的绝对是野心勃勃的光。就像是阿玉想的那样,皇帝也开始畅想黄河沿岸布满水车的大场面了。

恩,不对,除了黄河,其他河也是可以用的,比如淮河,比如运河,整个大明,各条河流就像是血管脉络,滋养着整个天下,若是能都布满这大水车,让这血液流动的更好,更快,让土地被滋养的更顺畅。。。万历皇帝觉得,所谓的盛世,离得也就不远了。

“将作监怎么说。没有其他人插手的情况下,最低多少银子可做?寻常木匠是否能行?多少时间出一个?你说,若是图纸发下去,让各州各县自己做,抛费从衙门里出,速度会不会快些?若是能赶在开春前,多架上一些,明年哪怕再有什么旱事,朕也不用那么担心了。”

有了盛世明君作为胡萝卜挂到了前头,万历皇帝的精神头都上来了,哪里还有以往总被人诟病的懒洋洋的模样?问起实际问题来,也相当的到位,一开口就戳中了最关键的部分。

可他这样的话听到张诚耳朵里,却半点都不敢应承。他不是皇帝,往日听到的看到的,比皇帝不知道真实多少,再有以往的经验,越想越觉得,这放下去做不是什么好法子。若是以往,遇上这样的事儿,张诚许是会圆滑的当自己傻,啥都不知道,然后等着出事儿了再充当一回知心人什么的。

只是人啊,哪怕是个太监呢,也一样不能逃脱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习惯。和阿玉接触多了,看多了他说真话的结果,圆滑的正常也难得吞吞吐吐的,在皇帝耳边嘀咕起了实在话。

“陛下,这木头。。。只要不是太轻的,处理的好了都能用,最多不过是少用几年罢了,所以木材倒是不用担心抛费太高,按照他们算计的结果来看,四五个人,用上半个月,怎么也能置办出一二架来,加上上漆等等,40两就够了,若是宽裕些,工钱给的好些,50两最多了。只是。。。陛下,若是真的放图纸下去,那下头。。。”

下头?下头的人是什么样,这抄家了好几回了,万历皇帝心里还能没点数?那真是想起来就一包火。越看越觉得憋屈好不。

“朕知道,哪怕按照100两给他们算,他们都未必满足,让他们自己拿着图纸做,弄到最后水车能架起来几个还不知道,上报的费用却绝对不会低,什么意外损毁之类的,也会层出不穷是不是。三年一次伦才大典,国朝养士二百年,就养成了这么一群玩意。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