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承乾的小伙伴24

阿玉让李承乾自己去史书里找,看看每一代帝王怎么平衡朝堂。李承乾去找了,找到的答案让他浑身冷汗,因为他发现,果然如阿玉所说,子独尊儒术之后,如何平衡文官的权利,又成了每一代王朝新的问题,甚至比百家争鸣时更艰难,因为对手实力太大,以至于本来势均力敌的比如军方、阉宦,也逐步退缩,只能成不同的时期维护着帝王的尊严的一把刀。

阿玉说科举是好事儿,让寒门有了往上爬的机会,让这朝堂不至于成为世家的摇篮,不至于让整个国家成为一潭死水,可与此同时却也变相的在帮着儒家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若是有一天,这天下所有的有才干的人都去读书,没人当兵,没人做工,没人种田,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阿玉说没有什么人是可以独立生存的,独有儒家?那衣服从哪里来?饭食从哪里来?屋子,家具,一草一木哪一样没有工匠的心血结晶,那不断改良的器物,一点点便利的生活,哪一样是儒家创造的?若是只靠儒家,如今的人只怕还在茹毛饮血,兽皮裹身呢。长安的繁华壮丽,大唐的威震天下,从来不是一家学说能办到的。

这样深刻的话,李承乾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一直以来他的父皇给他安排的老师都是饱学大儒,哪里能听到这样的道理?可你要说阿玉说的不对?一开始有些生气的李承乾在冷静之后,学着阿玉说的那样,将自己身边的东西一样样的细分了出处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阿玉说的确实没错。单靠儒家,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没有。。。

甚至李承乾还特意将细分的法子用到了朝堂的那些官员身上,用心琢磨了一遍,他这才发现,其实朝堂的那些大人们,真说起来也并不能说是单纯的儒家,比如唐俭,像个纵横家更多与儒家,阎立本兄弟,也更像是个墨家等等。甚至他还有个惊人的发现,这朝堂真正做事的,有能力的,似乎都有其他学派的影子,都不能算是最纯正的儒家,而真正的儒家:孔家和颜家,孟家,五姓七家。。。虽然有汗牛充栋般的书籍,有名声在外的大儒,但是更多的确实数不清的农田,隐匿不知多少人数的奴仆佃农,这真的是讲究仁爱,讲究不与民争利的儒家?

逐渐开始看透本质的李承乾惊醒了,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看到了这帝国背后的阴影,看到了未来君权旁落的危机,看到了这朝堂博弈的根本。。。李承乾开始慢慢的向更合格的储君转变。而这样的转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已经让阿玉影响了,他已经开始有意无意的察觉到了提拔其他学派,削弱儒家的必要性,从而也让阿玉引到的,对将作监等部门,有了更多的重视,而在这时候突然听到李泰这样鄙视的话,你说他是个什么反应?

他很想将阿玉说给他的告诉弟弟们,也很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可他更知道,这样的话流传出去会是如何的惊世骇俗,阿玉信任自己才说给他听,他怎么能害了阿玉?倒是父皇那里。。。李承乾觉得,或许他该和自家耶耶好好的说说,希望自家天可汗的父亲,能为自己解惑,让他看的更清楚些。

“以后别说这样的话了,阎大人是国之重臣,不可或缺,别的不说,若是没有了他们,父皇的帝陵让谁督办能放心?那些御史嘛?若是给他们,只怕百年都未必建的起来。”

虽然李承乾没说别的,可李恪和李泰多机灵啊,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这里头只怕还有他们不知道的理由,所以立马一个个点着头不多话了。

李祐这小子没心没肺的,不懂这些,只是看着三个哥哥说的热闹,忍不住凑过来说了一句:

“要我说,阎大人再不济,比御史肯定强,那些人,除了那一张嘴,什么都不会,能干点啥?还不如看门的小兵呢,好歹人家还能打猎打仗。”

所以说,其实憨人有时候看问题更直接,更接近本质啊,李承乾难得给了这个弟弟一个赞赏的眼神,乐呵呵的说:

“要这么说也对,反正大哥我只听到过他们弹劾我,没见他们干过别的,哈哈。。。”

一个哈哈将这个事儿扯了过去,见着天色渐黑,李佑已经开始打着哈欠。李承乾忙不迭开始招呼这弟弟们休息了,在外这几日,他作为大哥,照顾弟弟是他的责任。

而同样的夜色中,皇宫里却一片的肃杀,某一处冷宫一般的地方这一日被关进去了一个又一个的人,凄厉的哭喊,血色的弥漫,让这里简直变成了人间炼狱。为此连太上皇都被惊动了,而等着知道四个皇子被算计,这已经沉迷酒色中的太上皇难得重新恢复了几分杀气,将这一波清洗又加了一个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