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细棉布,要我说那些商户也真是啊,够精怪的,不让穿丝绸的,他们就能寻出细棉布来穿,这细致绵滑的,比绸子不差什么了,还特吸汗服帖,不打眼。听说有些家里有地的,已经开始想法子寻种子自己种了,你说这要是真种出来,自己织布,那那些商户可就挣翻了,这东西如今可是和丝绸一个价。”
阿玉爹还在哪儿乐呵呵的看着细棉布的衣裳高兴呢,阿玉则刚反应过来一个十分重要的认知。那就是,在宋代,或者说说宋初以前,人们的衣裳除了丝绸这个特色拳头产品,其他的普通百姓一般都只有葛布和麻布两种可以裁衣。唯一能和棉花搭上边的也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至于棉花?据考证棉花是在宋朝中期的时候从海路传入我国的。
甚至在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据说在南北朝时期,边疆有过种植。至于广泛推广和利用,大量传入内地,根据一些书籍考证推测,应当在宋末元初。
有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可如今阿玉看到的是什么?是这开封的商户们,其实已经在将棉花做的细棉布当日常家常衣裳在穿了。难道说书上记错了?阿玉忍不住回想以往自己走过的几个世界,倚天里头正好就是元明时期,那时候他记得。。。嚓,记个屁啊,刚开始的时候他穷的靠着打猎过日子,拿时候衣裳好像都是麻布的吧,反正只要遮住身体,他都没在意过,至于后来?那不是都成了武当第八侠了嘛,丝绸也好,细棉布也罢,都不用他自己采买他知道啥?
至于宋朝的?他就和杨过混过,那时候也是穷的和乞丐一个级别,吃饭都勉强,能讲究布料问题?能穿暖就不错了,至于其他的?古龙世界啥都不用琢磨,那和历史没法子接轨,所以喽,到了这会儿,到了这正儿八经的北宋,他才第一次发现,以往他觉得十分寻常,应该属于普通百姓阶层,不放在眼里的细棉布居然还是紧俏的进口产品!是有门路有财力的商户们的丝绸代替品!
那。。。那些书。。。等等,他好像明白了,其实后世我们知道的历史,更多是书本中的历史,某一个写书人眼中的历史。因为交通的限制,写书人能走动的地域就那么些,能接触的人群信息也就那么些,所以他们能知道的消息,能见识到的一切其实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此一来,写到他们书里的,自然也只能代表一人一地的范围,甚至因为古代等级森严的缘故,还带着一定的阶层歧视等等,所以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那个时代就真的是这个样子。
若是在加上商户这个明明消息最灵通,物资流动最敏感的人群,在士农工商中属于最底层,最没有发言权,如此一来,像是棉布这样的离着特权读书人阶层有点距离的信息,被誊录到书本的时间被滞后也就可以理解了。
既然能理解了,那么反过来再看这细棉布,他自然也就顺其自然的跟着自己老爹露出为了笑脸,乐呵呵的附和道:
“确实,这布挺不错。”
至于他心里?呵呵,权当又被上了一课好了,果然古人说的好啊,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