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女眷离开后,苏县令面上才显露出忧虑来:“你想做什么?”
这个时候,苏县令自然不可能再把他当成一个孩子看待了,没有哪个孩子会有这种手段!
唐誉笑眯眯的,由于刚刚好奇沾了点酒,导致咳嗽了几声,他的脸色看上去更加苍白,他问苏大人:“大人觉得朝廷怎么样?”
苏县令愣了一下,旋即脸色便忍不住变了。
他从小接受的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因此看到官场的贪官污吏,只会想着去揭发,而不是心灰意冷辞官,亦或者是同流合污。
但苏县令不是没有眼力之人,自然看得出自己身处的这个国家的问题。
官场几乎皆是蛀虫,好官不是被挤了下去,就是为了避祸辞官,官场上哪怕是有良心的,也因为利益权利而选择了同流合污,他曾数次上奏过临江县周围的问题,但至今也没见圣上有所表示,大概率不是中途就被截下了,就是圣上看了不想理。
而圣上本人,苏县令只能说,算不上是个明君,早年耽于享乐,上位后沉溺于一言九鼎的快-感,刚愎自用,任何忤逆他的人哪怕之前再受宠,也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唐誉微微一笑:“您看,连您都说不出话来,那这样的国家,就是亡了又如何?”
事实上,苏县令前一世,这个时间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个国家就已经硝烟四起了,只是苏县令所处的临江县很久没有外人来过,消息闭塞,因此他完全不知道这些事。
但在他死后,造反的人却在短时间内多了数倍,这不是因为苏县令的影响力有多大,而是因为怨气化成鬼的苏县令,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用的借口。
之前虽然也民怨四起,但至少表面上看还是平和的,毕竟边境无人骚扰,都是些内部矛盾,起义的都是些被逼得忍无可忍的泥腿子,没有几个高层加入。
毕竟这年头,读书人还不是出自普通家庭,要知道,书是很贵的,普通家庭连纸都买不起,更别提买书了。
所以这年头读书人再怎么也是地主家的孩子。
可苏县令这事一出,有志之士都觉得这个国家不再可靠,热血未冷地读书人,也不想再为这样的国家效力,这才导致了在朝廷看来轻易可平复的造反,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亡国。
苏县令睁大眼睛,虽然隐隐猜到了唐誉的想法,但等唐誉真的说出口时,他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从小被灌输的忠君爱国思想,在这样的冲击下也变得有些矛盾。
以时下的观念来说,就算皇帝将江山管理的一团乱,那错误也一定都在大臣身上,皇帝最多也就是监管不力,下个罪己诏就能让百姓的心平复下来,还会觉得皇帝很好。
毕竟一国之君竟然向自己道歉了,那还不好吗?
对苏县令来说,他当然不会认可这一切都是皇帝的错,可也从来都没有过造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