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家子都好得让人不忍心说他们傻了。

所以苏县令死后,才会那么的恨。

自己的死亡,虽然让他对自己治下的百姓有了些意见,但以他良善的本性来说,这些意见并不会让他去伤害别人,但他的母亲出事,就让他难以忍受了。

这个年代,能活到‘知天命’年代的老人,就是见到皇帝,都有不跪拜的资格,将尊老几乎做到了一个极致,官府也会替他们养老,所以苏县令死时,除了不放心母亲因为自己而茶饭不思,并不对她的物质生活而感到担忧。

但等他真正死后,方家因为记恨自己孩子的死去,将官府给苏母维持生活的银两都克扣了,知情人沉默寡言,知情的百姓,则害怕得罪方家,连个偷偷接济苏母的都没有。

当然,苏母其实不是饿死的,她只是因为受不了孩子的离世,受不了他们一心为别人着想,却被自己所帮之人害死,而选择了追随自己的儿子而去,不过就算她坚强的扛过了这一劫,日后的日子也大概率不会好过。

而在苏母死后,却没人发现她已经死了,过了好几天才被人所发现,但却没人让他入土为安,直接被放家人扔进了山林喂狼,至于苏家原本的宅邸,则被方家推平了重造。

整个过程,没有人反抗,哪怕有些人,身无牵挂,既没娶妻,也无老小需要养,但却依旧连一个敢站出来的人都没有!

种种行为,都造成了苏县令死后对百姓愈来愈深的怨恨。

不过现在,苏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令依然还是那个尽管被陷害,但依然还是下意识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所以在发现唐誉似乎看出了自己的意图,又似乎只是单纯想将两人都救走,苏县令怔了一下,手掌覆在唐誉头上,叹息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应当知道,我们是逃不掉的。”

这种偏僻的地方,根本就没有生人会来,所以苏县令他们就算逃脱了,做了伪装,却依旧很容易被抓住,更别提,去其它地方是需要市籍的,而偷偷逃走的人,又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唐誉忍住喉间的痒意,认真道:“我知道县里有一条密道。”

苏县令愣了一下,陡然想起,临江县曾是两国交界之处,时常遭到敌国铁骑的骚扰,百姓为了躲避这一切,确实有可能会暗中建造地道,一见到敌军来便进入地道中躲避。

临江县会成为现在这样,其实也是因为当初的那场战争。

在那之前,临江县还算富饶,只是战争破坏了周遭的环境,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却敌军最后落败疯狂之下,向周遭河流投毒下瘟疫,总之,总总损人不利己的做法,让动物没了多少活路,人也没有,这才成了现在的贫困县,经过苏县令这些年来的治理,才稍微恢复了一些生机。

听唐誉这么说,苏县令心里也升起了些许希望。

能活着的前提下,谁会真的想去死?

更别提,只有活着,才能揭发那些人的恶行,昭告天下。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