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县令温和地笑了一下,用一种很温柔的目光看着唐誉:“好孩子,回去吧,这儿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能有人来救自己,苏县令很感激,这至少证明,他此前所帮助的百姓,并非都是白眼狼,但他却不想陷对方于危险当中。
其实除了最开始得知消息心神震动时以外,苏县令早就想明白了,那个万民书,得来的必定有诈。
忘恩负义之辈,当然是存在的,但不可能县内所有百姓都是此等人。
这里的百姓,目不识丁,但至少秉性淳朴,所以如果那些拿着万民书的人不直说,纯粹忽悠,或是以利诱之,他治下的百姓,又哪能防的了这种腌瓒手段?
但那些识字,明知其中含义却依然签下的百姓,依然令他心寒不已。
唐誉摇头:“我就是为救你而来。”
他看上去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意,苏县令看着他瘦弱的躯体,眸光微微一动,终是叹了一口气道:“好,我随你走。”
苏县令这样说着,实际上却并不报任何希望,只是想着,先把人哄出府再说,而监管之人对他的看守并不算特别宽松,发现之后,必然会重新把他抓回去。
到时他最多是受顿皮肉之苦,倒也无甚大碍。
只要不供出唐誉,他也必然会安然无事。
当然,抛下老母独自出逃,苏县令也可以想见,那些小人会给他泼什么脏水,但名声,又哪里比得上一条人命?
苏县令并不怕背着一身污名离开,反正他死后也不可能能听得见别人怎么评价、议论他的,所以他还是能看开的。
这是个相当温柔的人。
所以他才会倒霉。
唐誉想。
倒不是说好人做好事就是有错了,而是很多环境,并不会给好人有善终的机会,至少大部分环境下,都是恶人过得更好,哪怕是那些很重因果的世界,坏人也并不会因此就减少,甚至在得到报应以前,还过了一段相当令人羡慕的生活,让他哪怕死了,也让旁观者觉得惩罚太轻了。
迟来的正义,在唐誉看来,其实算不上正义,不过来了总比没来好不是?
唐誉:“我去背阿姥(mǔ)。”
苏县令幼年丧父,跟随寡母一起生活,好在族人厚道,所以自他考科举,其实也没遇上太多困难,只是老太太与丈夫成婚八年后才生下的苏县令,因此到了现在,已经算是多活一天就是赚了的长寿之人了。
苏县令跟老太太,人生观念都受了其父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一家人的秉性都相当敦厚良善,因此苏县令做善事时,老太太从来都没有阻止过,之前没患眼疾时,还会把自己不穿的旧布料翻出来缝缝补补,做衣服给那些衣不蔽体的孩子穿。
这一点,大概就是苏县令跟其他好人不同的地方,他只慷自己之慨,所拿出去救济的银两,都是在确保不会影响老太太的情况下才拿出去的,不过老太太跟苏县令是一样的人,所以她不仅没阻止过苏县令的行为,还主动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