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清手指微弹,解开禁制,“进来说吧。”
黄三郎行了一礼,垂手站着回道:“小的去问了长居城内的黄九一家,赵家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士绅之家,只知道是十八年前搬到此处,具体什么来历却无人知晓。
不过赵家家资豪富,两代人皆乐善好施,常年修路造桥,救济穷人,名声极好。
赵家如今的当家人名唤赵淞,是江南名士,才学极佳,不仅博学,且足智多谋,礼贤下士,与诸多官员士绅都交好,在江南极有名声。
朝廷曾多次征召,只是赵淞皆以侍奉多病的父亲为由婉拒了,世人见其不慕名利,越发推崇。”
小兰三人也正凝神细听,此时忍不住道:“这一看就是沽名钓誉之徒,不过是以退为进而已,若真不慕名利,又怎会去结交官员?这不是跟那些隐居在山里,名声却传的天下皆知的隐士一个样?”
晏清不禁莞尔,“你这丫头倒看得明白。”
黄三郎也忍不住笑,点头道:“小兰姑娘说的不错,经此一事,赵淞声望上一层楼,又因其扶危济困,但凡有人遇上难事,都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在江南一带,上至达官贵族,下至三教九流都卖他面子,可谓黑白两道通吃。
说来也巧,这望江楼便是赵家的产业。”
晏清闻言,挑了挑眉,这么巧?沉吟片刻,“这赵淞可有什么喜好?”
黄三郎凝神想了想,道:“此人不好酒色,生平只两好,一好结交朋友,这第二好便是金石一道,素喜赏鉴古董珍玩,孤本古籍之类。”
小荷听了不解,疑惑道:“那这人求的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难道真的只为积德行善?”
小倩蹙眉道:“他求的便是‘名’,观此人行径,图谋绝不小。”
黄三郎点头道:“这赵淞绝非寻常人物,府邸中似乎另有玄机,只是有龙气庇佑,城中的妖鬼都不敢靠近。”
晏清闻言,折扇轻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掌心,心中顿时已有所猜测,让人叫了掌柜的过来,微笑道:“方才听掌柜的口音,似乎是本地人氏?在下有些事想打听一二。”
说完看了小荷一眼,小荷会意,取出一个银锭递给掌柜的,“今日酒菜甚合我家公子心意,这是赏钱。”
掌柜的眼利,一看就知道这银锭不下五两,顿时满面笑容,忙笑道:“小老儿正是金华人氏,生于斯长于斯,土生土长五十余年,不敢说对这金华城了如指掌,但一般的事情还是知道的,不知公子想打听什么事?”
晏清故作烦恼地皱了皱眉,叹气道:“我此番是出来游历,初到贵宝地,见这里地灵人杰,甚是喜爱,打算住个一年半载,只是不喜欢客栈嘈杂,想置一所宅院,又怕牙行欺生,故而想向掌柜打听,这城里有什么好地段宅子?”
掌柜虽有些惊讶,但也没多想,富贵人家的子弟不差钱,多处置产也不是稀奇事,忙笑道:“小老儿倒知道一二,不知公子想要什么样的宅子?”
晏清微微一笑,“一要地段好,二要地方宽敞,三要清幽雅致,只要符合这三个要求,价钱不成问题。”
掌柜的闻言,一双浑浊的双眼悄悄抬起,快速扫了一眼,将晏清手上的白玉镂雕折扇,腰间的碧玉麒麟佩,到束发金丝冠上的两颗龙眼大的明珠都看在了眼里。
晏清恍若不觉,敲了敲桌面,微笑道:“掌柜的可想到了?”
掌柜的急忙垂下眼,低头想了想,笑道:“公子一说,小老儿倒还真知道一处宅子,就在城西长安街,是一座三进的大宅院,十分齐整雅致,乃是一位告老的官员所有,如今正打算出手,只是地段好,要价五千两,至今无人问津。”
晏清闻言摇了摇折扇,漫不经心道:“五千两而已,算不得什么,黄三,你去看看,合适就买下来。”
掌柜的一愣,随即又急忙堆起笑容道:“既如此,我这就让人带这位壮士去瞧瞧。”
晏清随意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他退下。
小荷看着黄三郎跟着掌柜的去了,忍不住道:“大人,我们现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