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噎了噎。
最终当晚还是他们三个一起睡的。
不过,他们一家三口这倒还是第一次一起睡。
在他们都睡着以后,季清洄看了眼身旁的妻子和儿子。也没什么别的感受,就是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心口挺暖的。
有一种很深切的,“家”的感觉。
好像,也不是不能容忍这臭小子的挑衅了。
-
在家陪季煦玩了两天之后,温听萝就陷进了工作之中。
之前她交上去的稿件正在定稿,有一些地方需要她修改。
这件事看上去好像挺普通,但是对她来说,意义很重。她只知道,这是她想要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所以她会努力去做,直到完成为止。
她刚开始写的时候,张竟鸿教授关心过她在忙什么,在听她介绍完这件事情之后,张教授表示出了支持之意。于生命的命题上,文字也是很好的解药。她离开京城的这一年,张教授始终奔波在项目前线,而她则算是退居后方,用另一种方式,在给这项事业做着支持。
宝宝出生的时候,张教授发来过关心。他说他那边的项目即将结束,他很期待她这边的成果。
之后的一段时间,温听萝亲自跟进相关进度,忙得脚不沾地。
终于,于当年年底,新书顺利出版。
这是以生命为内容的课题。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生命的意义,唤醒了生命最初时的纯粹。
这本书融入了很多她跟在张教授身边学到的内容,也融入了很多她在孤儿院教学时产生的感慨与共鸣。
在顺利拿到出版社寄过来的书后,温听萝飞了一趟京城。她带了很多书,先是去拜访了趟张教授,递交上自己近两年时间的成果,想请他检验,再去了趟孤儿院,将书送给孩子们。
她很久没回来了,这次就在京城多待了一段时间。
张教授那边刚看了一部分,他给她发微信说:【我已看完前面部分,后面还未来得及看,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我等不及来同你说:你写得很好。孩子,这是个很成功的项目。】
得此肯定,这一路上的奔波和努力好像就已经足矣。
温听萝咬了下唇,盯着那条信息反反复复看了许久,眼底隐有热泪。
张教授又与她说了很多话。
那天晚上,他们聊了很久。
在之于生命的课题上,谁也不能说已经胜利,所有人都还在攀爬前行,而在前行的路上,交流的意义深远。
等到忙完,时间已经有些晚了。
温听萝退出和教授的对话框才发现半小时前季清洄就给她发了消息,但是她没有看到。
她没有多犹豫,给他发了视频过去。
季清洄接得挺快。他还坐在电脑前忙工作,接通视频后,朝她看来,淡淡勾唇:“终于有时间理我了,老婆。”
温听萝倒进被子里,“刚才在和张教授说事情,刚说完呢。”
她这次回来,住的是她之前在清大旁边的这个房子。也是她和他曾经一起住过的房子。
季清洄看着视频里的背景,心中微痒,“老婆,给我看看周围。很久没去了,还怪想的。”
这话一出来,温听萝就知道他们是想到一处去了。她也是想这里了,所以这次过来京城,就住进了这里。
他们闲闲地聊了会天,温听萝将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同他说了一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包括这本书在张教授那边得到的认可,以及她带着十几本书去孤儿院的时候,那些孩子们看见她有多开心。
至于反馈,她收到的还不多,目前看来,还只有张教授刚才这么一小会的认同——因为他们都还没看完。
温听萝很期待后续得到的反馈。
两人说了很多话,说到最后,季清洄见她有些困了,他勾了勾唇,轻声说:“季煦想你了。”
她听不太清了——困意上涌,她睡着了。
季清洄凝视着屏幕中的人儿,不紧不慢地接着说:“我也想你了。”
她已经睡着了。季清洄很想过去检查一下她的被子有没有盖好,但是显然做不到。
他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她睡着的样子,过了会,怕他这边的动静吵着她,才无声地说了一句:“晚安。”
随后挂断视频。
在这本书还在制作的时候,出版方就有进行一定的宣传。
在它问世之后,出版方给不少相关博主都送了一本,宣传也没落下。
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儿,送书是常有的事情,宣传也是常规操作。
但没想到的是,某一天,有个博主突然为这本书发了一个视频。
那个视频长达三分多钟,是介绍,是读后感,也是心得。
博主那天是闲来无事,随手翻看了下这本出版社送来的书。而这一翻看就停不住了,她从一开始的随便翻翻,到后来的逐渐认真。
等到看完以后,才发现不知不觉的,她竟然看到天都黑了。她沉浸在书中的世界,竟对时间的流淌全然不觉。
她坐在原地发了会呆后,出门吃了个晚餐。全程她都很平静,但是吃完饭散完步回来,她都仍然走不出书里的世界。于是她收拾了下,调试设备,准备拍视频。
那个博主是真的喜欢这本书,这个视频全部由心而发。
而叫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视频突然火了。
点击量、转发量都跟疯了一样地暴涨。
博主都傻了,她紧急联系出版社,将这个数据拿给出版社看。出版社也傻了,这、这是什么情况?
这本书的书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他们在看完视频介绍后,都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好奇。
随后,或许是跟风、或许也有夹杂着真心喜欢的博主,越来越多的推这本书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
这年头,什么东西火,大家就喜欢跟着学。看见这么多人都在推这本书,推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到最后,有读者给出版社反映说,一点开某个软件,看到的铺天盖地都是推荐这本书的内容,问出版社是不是在那个软件上包了月。
这出版社是个老牌的大出版社,兢兢业业地完成了出版以及相关工作后,别的什么都不知道。毕竟作者也没有相关要求,对销量一点要求和目标都没有,他们还真不知道这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好像莫名其妙的,就……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