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位极人臣

林如海揉了一下额角:“我亲自回帖,备一份礼送去,人就不请了。”

宁安华在他对面坐下,接了茶问:“他做过安硕和玉儿的西席,表哥怎么要对他敬而远之了?”

她从原著知道贾雨村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所以不愿意和他有任何接触。

林如海是为什么也要疏远他?

林如海一笑,问:“妹妹难道不知,他做过什么才得了王大人的举荐?”

宁安华笑道:“他无根无基,全靠贾家才得起复,贾家让他胡乱判过薛蟠的案子,他听命办事,也是无可奈何啊。”

林如海笑道:“妹妹心里都明白,当时甄家之案未满一年,他即便不应,只要任上有政绩,也未必不得升迁。是他有心攀附,愿意抛了良心做事,贾家王家才能用得动他。”

他一哂:“当年朝廷起复旧员,我本有意相助一二。哪知他见我和贾家要疏远了,便先讨好贾琏,走了贾家的门路,起复之事一字未对我提。这也罢了,好聚好散,也算体面。这几年,他与你我从无通信,现下却如此殷勤,这等见风使舵……”

他不惯背后说人,便将刻薄的话省了,最后说了一句:“倒可惜了他的学问才干。”

宁安华:“原来如此。那年我本还疑惑,表哥也算看重他,怎么他要起复这样大事竟没出力?”

她放下茶杯,坐在林如海身边,从背后勾住他的脖子:“表哥现今官居吏部尚书,位极人臣,也怨不得人家回心转意,想要讨你欢心。”

本朝太·宗皇帝在位时,曾有宰相之乱。因此太·宗怒废丞相制,同时废除了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于六部,改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虽因政事繁杂,太·宗又设文华殿、武英殿、正心殿、华盖殿、文渊阁、东阁六处殿阁学士,总称“内阁学士”,予以议政之权。但内阁学士对各部衙门并无管辖权,更无对政事的决策权,不设官署,多由各部侍郎或翰林兼任,仅作为皇帝顾问,为正五品。

因此,在现在的大周朝堂上,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即为文臣之首。

而吏部掌全国文官的选拔、考核,吏部尚书又为六部尚书之首。

所以,说林如海现今“权倾朝野”是夸张了,但一句“位极人臣”,他还是当得起的。

林如海用额头抵住宁安华的:“高处不胜寒……”

宁安华一笑:“三年前,才做户部尚书时,表哥还说‘再难,也难不过做巡盐御史’了呢。”

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如海想了一回,也笑了:“是我不如从前,竟险些自误了。”

他把宁安华抱起来,两人面对面,他低声说:“王大人调职兵部尚书是北静郡王提议,皇上欣然同意。贾化调任何职也是皇上亲自圈定。依我之见,皇上绝非朝秦暮楚之人,从前肯用十年剪除甄家,如今已手握大权,必不会轻易放过别家。王大人和贾化此番调动,皇上必有深意。但你我不必搅进去。王家、贾家有任何亲近之意,你都不必回应。”

宁安华问:“那若表哥猜错了,皇上力除甄家只为夺权,并不为吏治民生,一朝正位,只愿诸臣拜服,太平享乐,怎么办?”

林如海坦然笑道:“那便是林某无福,不能得遇明君,从此只求明哲保身,再不问社稷苍生了。”

宁安华凝视着他的眼睛:“表哥能做到吗?”

林如海眼中似有潮水翻涌。

他最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

三日后,宁安华盛装丽饰,乘大轿前往承恩公府。

承恩公江定已由工部尚书调为刑部尚书。原刑部尚书调为礼部尚书。原礼部尚书李学义,又调回了工部尚书。

由工部尚书转为刑部尚书,虽职权略有提升,但六部尚书同级,说来也不过平调。

而江皇后之长兄,顺天府尹江明德,上命兼任礼部侍郎。

他身兼两职,品级不变,仍是正三品。

父子两人同日调任,承恩公府都未办宴庆贺。

今年正月在国孝里,各家都没办年酒。去年林如海休伤假,宁安华向宫内告病,除夕没入宫,正月也都躲了。

是以林家回京已有三年,林、江两家已有了几分交情,这却是宁安华第一次来承恩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