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什么。”
“有些事需要皇上配合…”
皇上脸色不好起来,李长河已经尽量说得委婉,以不表现出他调令皇上的意思,但其实就是。
皇帝脸色不好也是预料之中,他沉默许久,最终还是点点头。“不过你必须先说清楚,朕自斟酌…”
还是死要面子啊…
…
三月下旬,景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从之前夏攻占唐隆镇的义愤填膺中解脱出来,沉浸在夏国称臣的喜悦和骄傲之中。
李长河其实多少理解这种心情,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里,有一个传承几千年不变的精神,那就是自强。
自强来源于儒家学说,确切的说来自荀子的观点,荀子一直强调自强。
他之所以强调自强,是因为他认为“天道自为”所以人要自强。
道家认为“天道无为”。荀子说“天道自为”,就是自然界自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人而改变,天不会因为人们怕冷就没有冬天,地不会因为人们怕远距离就变短。
所以人只有一条出路,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所以荀子一直强调人要自强。
这就是几千年贯彻中国人脑中的核心民族思想之一,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中国从古至今都令人畏惧,许多名族,国家,被武力打败,被暴力镇压,就会彻底征服。
但中华文化区却不会,每一次落魄,都会伴随更大的反弹和崛起,因为自强不息,这荀子唯一被后人继承的思想,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或许不会每个人都刻意去记得,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被其影响。
而这个自强不息背后,更深层次的隐藏着儒学给中国人的内在名族心理,那就是——“我们是天命所归。”
是的,正因我们是天命所归,所以强大时中原更加在意自身的内部提升,而不注重对外扩张,正因为天命所归,所以每一次落寞弱小时,都不会自暴自弃,顺应统治,而是相信自己能王者归来。
这种内在的民族心理有正面积极的地方,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在于让中原王国更加在意内部提升,很多时候都会百姓富足,兵强马壮。同时让中国文化核心圈内的王朝都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但负面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天命所归”这种思想,也有让中原王朝走入自傲,封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