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圣旨诏书交到门下省。由门下给事中审查是否有误,如果有误,门下省予以驳回,圣旨不得发布,所以门下省也有别名叫“封驳司”,意味驳斥,封存圣旨之意。
一旦门下省审查通过,圣旨诏书就会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有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六部,虽有尚书令,但一直不设,怕分皇帝大权。
所以天子的权力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一道圣旨下达,丞相可以驳回,中书舍人可以驳回,门下给事中可以驳回,负责执行的尚书省也可以驳回。
在明、清这样高度集权的时代之前,历朝历代皇帝的圣旨被驳回的情况并不少见。
…
一大早,朝阳初升,大庆殿中书省院内,几位中书舍人正批阅各处关官员,还有各地送来的奏折。
他们没有筛选之权,负责提出精要,注明处理办法,之后上交平章事王越大人审批。
而王越才是有权决策的人,毕竟每天这么多奏折,如果全直接送上去,皇上根本不可能看得完。
政事堂在中书左侧,是孤立小院,里面只有王越大人还有羽承安大人能出入。
魏国安一边漫不经心的看着折子,一边为新来的同僚起栋解答一些问题。
过了一会儿,有门吏送来几本新奏折,就要归柜,他一眼就看到其中角镶细红线的一本。
瞥了一眼,见几位同僚正专注与奏本,连忙起身走过去,接过门吏送来的新奏折。门吏见此行礼退下,他悄悄抽出用蜡镶红线的那本,然后扣掉红线,自己看了一眼。
一看,果然是羽大人奏本。
他一边小心将羽大人的折子收入袖中,一边去右手案边记录,一一写上几本奏折,何时由何人入柜。
羽承安的奏折他写上入柜,其实却被他私藏,另外几本则老实的按来处一一放入对因柜子中,这报备奏折的柜子按天干地支排,一共一百二十个。
所有大事奏本,都必须记录在案,经王越批示,才能上呈皇上。
但魏国安心里有数,羽大人交代过,若交给王越,这奏本十有八九上不到皇上面前。
不过也他并不着急,皇上也不是傻子,为防止丞相专权,只给他看想给他看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