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苗很谨慎。
这不光是为了她,还为了她所爱的家人。
冬子、甜甜、茂茂需要她,爹娘也离不开她。还有柳爸爸、苏阿姨、还有五一、三子和梅子,那么多人爱着她,她也爱着他们,想尽最大的可能守护着。
除了柳进原和冬子,家里并不晓得田小苗的工作性质。
田大旺和孙梅英虽有猜测,可并不是很清楚。
自从买了彩电,孙梅英就迷上了电视连续剧。
从早上看到晚上,觉都顾不上睡。
大旺喊她电视迷,她也只是咧咧嘴,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碰到周二下午电视台检修,没节目可看,就无精打采的,度日如年。
这么下去哪行啊?对眼睛也不好。
田小苗想转移一下注意力,就给三子打电话。
“三子,带着松松回来一趟……”
松松一岁了,是家里最小的,聪明伶俐,会说话了。
孙梅英一见,就乐颠颠的。
“欧呦,松松回来了,快喊奶奶!”
松松一头扎过来,搂着孙梅英的脖子,流着口水。
三子在一旁,咧着嘴傻笑。
他研究生毕业后,跟导师的女儿李小晨结了婚。他们是大学同学,互有好感,就悄悄谈了起来。为了保密,也没跟家长们说。到宣布时,两家长辈吃了一惊。
结婚的事儿,很顺利。
两家都很赞同,娃娃们自由恋爱,感情很好。家庭背景也接近,生活习惯没什么不同。
可成了家,三子就成人家的了。
他和小晨在研究所工作,分了房子,离岳父家不远,亲近得很。婚后,生了一个娃娃,被岳父岳母捧在手心里,旁人根本沾不上边儿。
拿孙梅英的话说:“跟五一一样,娶了媳妇忘了娘……”
好在有小苗和冬子,才算有点安慰。
说到生娃娃,孙梅英颇感遗憾。
计划生育严格了,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要是早几年成家,就能多生一个了。
相比起来,五一和建华很幸运。
赶在政策落实之前,生了一儿一女。这是小苗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主意,说若是想要,就赶紧生,晚了就没机会了。
卡着时间点儿,建华怀上了老二。
孩子出生时,政策还没施行,就顺利地上了户口。徐家高兴得不得了,跟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对出主意的小苗,也高看了一眼。
徐大姐特意打电话,客气了一番。
“小苗,来京城出差,一定要来家里坐坐……”
“好。”
田小苗满口答应。
徐家很疼爱孩子,把两个娃娃的户口都落在了京城。上面有政策,对三线建设人员的子女有照顾,徐建华是从京城出去的,符合条件,可娃娃们落户也要有一个落脚点啊?
在大西南,五一和建华相处得很好。
他们潜心钻研,跟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这样的环境很难得,要知道搞活市场经济,效益放在了第一位。而基础研究只有投入,哪有产出?即便转化为科技成果,也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现在,各行各业很浮躁,大都追求短期效益,能不受干扰的搞科研,就谢天谢地了。
在忙忙碌碌中,日子过得很快。
到了年底,田小苗听说上面拨款了,军工项目都保住了,大飞机也有了眉目。这是她拜访的那位首长起了作用。平日里不说话,到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这就是国家的脊梁,一直默默地守护着。
田小苗稍感安心,只要有资金就能维持下去。
接下来,把重点搁在安全方面吧。从海外回来的太多,鱼龙混杂的,恐怕会掀起一场风波。她不想事情发生,就要提前着手。
田小苗跟江黎明取得了联系。
他们的业务有交叉,一些信息可以分享。
赶在年底,田大旺办了退休手续。
他六十岁了,到了退休年龄,就把位置让给了年轻人。
可忙了半辈子,哪里闲得住?
老干部局把他请过去,当顾问。顾问委员会很大,徐立方、赵国江、赵景坤等人也会过来。见了面,高兴得不得了。
“老田,你也退了?”
“退了,给人家腾地方喽……”
田大旺习惯了领导岗位,可现在讲究年轻化,到年龄就得退下来。他一点也不显老,多年坚持锻炼,腰不弯背不驮,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