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晋江独家

*

抵达东欧某国,已是傍晚时分。

田小苗和江黎明随着代表团,入住国宾酒店。

这是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主办国很热情,安排得很周到。各国都派了代表团参加,苏联代表团也在同一家酒店,不同楼层。晚上就餐时,跟代表团成员碰面,相互打量着,神色复杂。

按照要求,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代表团成员都不允许接触。

这是出于安全考虑,苏联情报人员很厉害,可谓无孔不入。泄密是一方面,更严重的是被策.反,在国际上制造舆论,败坏国家声誉。

田小苗和江黎明的任务是熟悉东欧各国的情况,跟使馆人员取得联系。

林恪静在主办国呆了好几年,对情况很了解。

她带着一人除了参加活动,还四下里走了走。

相比起巴黎,这里相对安全,可苏联情报人员渗透很深,被盯梢、被窃听是常事。跟使馆人员接触时,经常发现后面缀着“尾巴”。使馆人员都习以为常了,附属国都是这种待遇,被人家控制着,没有主权可言。

交流活动持续了一个星期,就转到了邻国,开始下一站访问。

一圈转下来,花费了两周时间。

代表团启程回国了,田小苗和江黎明前往巴黎,开始第一个任期。

这时候,已进入了一九七零年。

外交工作进展显著,不管是东欧国家,还是非洲、南美国家,都建立了稳定关系。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日益增大。国内经济形势也稳定下来,“抓革命、促生产”颇具成效,斗争也转向了上层,跟老百姓关系不大。

田小苗和江黎明投入到了工作中。

除了使馆方面的事务,重点是国际关系,尤其是跟米国方面的。

早在去年,米国通过东欧某国,跟我使馆取得了联系,一再释放缓和关系的信号。我们这边也有了回应,但公开的接触却没有。毕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很激烈,尤其是米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对我国非常敌视,把反.华作为第一要务。早在五十年代末期,就针对我国制定了核.打击计划,也因此引发了“三线建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冻需要一个过程,今年尤为关键。

围绕着中米关系,田小苗做了大量分析。目前阶段,官方不便出面,就通过民间人士转达。

除了政治上、军事上的,田小苗还很注重经济方面的信息,包括机械、化工、冶金等等。她知道国家需要这些,却没有条件获取。一旦经济封锁解除,就会大量采购。

后世总有一种错觉,觉得建国以来就在搞“闭关锁国”。其实,外贸一直在开展,贸易额一直在增长,包括运动期间都未停歇过。

春秋两季广交会年年都开,即便是一九六七年,波动最大的一年,广交会上也来了不少客户。能直接交易的,就直接交易,不能直接贸易的,就走第三方。

为了发展外贸,我国自行建造了“东风号”万吨远洋货轮,安装了第一台八千马力的增压柴油机,可以在海上连续航行四十昼夜,直达非洲、欧洲或美洲。(注1)

建国伊始,决定走工业化道路,就做了长远布局。

按照五年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

要说,发展速度并不慢,即便是运动期间,除了1967年和1968年,其他年份的工农业总产值都是增长的,年平均增长率在8%左右。(注2)

我们吃亏在底子薄,错过了两场工业革命。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完成了原始积累,该瓜分的都瓜分了,该布局的都布局了,资源很难再分配,天花板也很难突破。要想赶上来,就要走一段不寻常的道路。

是沿着平坦大道,永无止境的追赶?还是爬陡坡抄近路,奋力一搏?

最终,我们选择了爬坡。

这太过陡峭,太过危险,其他国家不敢走,也不愿意走。但我们选择了它,选择了最艰苦的方式,用整整一代人去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