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最佳时机 诸葛亮的宿敌出现了

胡昭对冀州的传闻产生了好奇,又买了几本冀州出产的印刷体书,便生了亲自来看看的心思。

恰逢司马懿前来求学,便与他聊起了世家大族延续之依仗。

届时,少年司马懿回复曰:“家族延续之依,是家中子弟学识丰富。”

他认为知识是家族延续基业的根本,因此在会在天灾人祸的灾年,帮助族人团结度过困难,教导幼弟学习,迁徙避祸。

胡昭当时高深莫测地又问:“那么,若是天下百姓都能学识丰富呢?”

是的,冀州可不仅向寒门学子开放了晋升的通天路,更为求知若渴的学子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环境。那边是文学圣地,是文人心向往之的桃源乡!

却也是企图垄断市场,独占鳌头的世家大族之墓。

胡昭深沉道:“冀州,会掀起翻天覆地的变故啊!”

胡昭已经判断即将变天,司马懿心中大震。也因此,在得知胡昭打算来冀州“看看”时,司马懿也提出了要追随而来。

“天下乱势,若是冀州牧能笑到最后……”胡昭望向远处,心中暗道:那么,文学之盛世来临,太平盛世来临,也将可期……

反之则,一切昙花一现。

胡昭仿佛已经看到了几十年后的未来,他眉间染上忧愁,是在为冀州担心,又摇摇头叹息道:“只怕树大招风啊!”

司马懿出身大家族,不知底层求学之艰辛,可胡昭知道,甚至深有感触,他来到冀州后,甚至也如郑玄一般心生定居于此的打算。

“冀州牧此刻动兵,恐怕不是最佳时机,未免有些心急,然,见其过往手腕,不似这般急躁之人,恐怕另有底气。”司马懿严肃道。

比起求稳的年长者,少年人的锐意更多,也更有冒险之心。

如果摆在眼前的是巨大变化,如果那似乎有仙人相助,又另有底牌的冀州牧能够笑到最后,那么……顺势而为,抢占一袭容身之地,进行一场豪赌,或许能抢在所有世族之前,率先夺得一线生机。

这便是司马懿与兄长司马朗关起门密谈之后的结论。

胡昭叹道:“是否去放手一搏,还是按兵不动,你且看看冀州牧此次对谁动兵,结果又如何。”

天下大势你方唱罢我登场,当初盛极一时的董卓早已尸骨都寒了,过去谁都不知刘备是谁,他却做了北方之主,就连此前坐上盟主之位的袁绍都败于其手……

胡昭不认为刘备能奈何得了吕布,也觉得他一时攻破不了曹操,也不知现在这时候为何要动兵。

等着吕布与曹操打起来,坐收渔翁之利不好吗?

胡昭想不明白,其他来此的名士也想不明白。

只是众人不约而同地想着:这场仗恐怕要打很久,以冀州牧的底气,粮草充裕,马匹足够,打就打吧!

玩家们觉得:“哎呀,大宝备底气足,飘了,这些底气也足矣。就让他浪上一浪。”

在百姓们还在忧心春耕,打听消息,议论纷纷时,在众人以为刘备在筹备战事,酝酿宣战时,冀州一夜之间又回到了从前。

胡昭一打听,突然得知:仗打完了。

???

打完了?

“是啊,很意外吗?我们有新的炼铁高炉,出产大量新兵器,比原先的铁器可锋利多了。在消息走漏前,速战速决也是减小伤亡,保留人口的好方法呀!”

“况且徐徐图之,吞并领土,避战怀柔?咱们的武将那么能耐,为何不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