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英就觉得实验太烧钱了。
她的数据库里,有好多好多星际时空的科技,这些科技储存在她的左脑,到了一定阶段,她肯定就都会的。
但会的只是脑袋,实践才是关键。
她必须把所有科技的理论,化为实践,这样才能算成功。
实践啊,那可很费钱,很费钱的事……没有票子支撑,一切都是空谈。
“你以后,还想做什么实验?”
潘玉华眼睛定在小姑娘身上,不知道为啥,她忽然生出一种,以后她可能成为英子提款机的的感觉。
而且还是自愿的。
因为,她很清楚,她没办法拒绝她。
虽然这辈子,她只比英子大一岁,但实际上,她真实年龄都能做她的奶奶了,而且,英子的出现,多多少少弥补了她上辈子的遗憾。
她觉得,要上辈子她的女儿没有被拐走,她肯定也会像英子这样,乖巧、可爱,还聪明。
说到聪明……
英子的上辈子,真真被那些不知轻重的小孩给祸害的不轻。
以这辈子来看,若上一世的英子没有傻,肯定也会很优秀。世事捉弄人,这么有前途的一个小姑娘,竟早早就变傻了,最后甚至还……
这辈子,她一定得把英子看好点,可不能走着走着,就又走回老路了。
潘玉华心里感慨,完全不知道,她面前的小姑娘,内核早在她将她从田里背起来时,就已经变了。
但不管知不知道都不重要,眼前的人,是卫子英就成。
“暂时还没想好,但肯定是有很多东西要买的,不过我目前的目标是定位器,做一个卫星导航定位器,上次我在姨爹家看报纸,看到毛子国和海那边的一国家已经有了初步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咱们这儿还没,我打算暂时借他们的来弄弄。”卫子英脆声给潘玉华说着自己的打算。
然而这打算,却差点把潘玉华给吓晕了。
这个年代普通人也许不知道卫子英在说什么,但从后世回来的她,却知道英子口中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后世人手一个手机,谁还不知道GPS定位系统啊。
潘玉华:“……??”
英子最近都在看什么书?
为啥连这些东西都知道了……
并且,她还一副要去借别人的卫星导航,来给自己做实验的趋势。
“你,你先研究定位器吧,研究好后,先给我看看……”潘玉华心里震惊,她缓了缓气,道。
不行,等会儿她得把手上新画的那几张图寄给去海城的吕秀,让吕秀赶紧找人合作,把那几那图纸变现,看英子这架势,以后,不定就是吞金兽。
她,她不多挣点钱,以后可能养不起。
潘玉华心里想着养吞金兽,但同时,也激动得不行。
不知道为啥,听到身边的小姑娘说这些,她对她莫名生起了股自信,就觉得,她肯定会成功。
作为一个华国人,最清楚接下来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华国后来,也是有自己的北斗系统的,但那是在一十几年后,在这期间,华国科技发展上一直被封锁,直到北斗系统现世,在空间科技方面,才真正有了震慑力。
支持,必须支持,就算她失败了,她也要支持……
潘玉华激动得不行,稳了稳心绪,道:“走吧,咱们先回去。”
说到这儿,她眼睛一垂,盯着新买的收音机,问:“一个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买一个。”
“玉华姐姐你有很多钱吗?给我买了,你会不会就变穷了。”卫子英小嘴微张,惊讶问。
潘玉华:“没了再挣就成,一个收音机够用吗?不够咱多拿一个,还有,你还差啥,一次说完,我瞅瞅能不能买到。”
这些年,她可不是瞎折腾的。
虽然她现在还比不上别的人,但也不差……最主要的,是前段时间吕秀已经在海城拉到了第一批订单了,四款帽子,总共订单量三千六百多个。
吕秀春节送走吕柳和吕丹后,就离开了家,按照她们的计划去了海城,准备去那大厂学习如何管理厂子,开拓帽子市场,她离开时,还带走了好几个帽子的样本。
现在是八一年,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百废待兴,哪一行都在萌芽发展,而服装这一行,就是这初期最容易入行的。
四笔订单这个量,是自家两年都产不出的量。
为了完成这笔订单,她还让她爸在市里租了个小门面,请了十几个人,专门缝制帽子,而帽子所需要的麦秸绳,则全包给了村里的人做。
现在他们家收编织好的麦秸,价钱已经提到了两毛钱一斤了。
这还只是刚起步。
等吕秀那边稳定后,她准备先做一家集帽子、衣服、鞋为一体的服装公司。这种公司,是八十年代最稳当的公司,至于以后……
想到以后,潘玉华转头,乌黑眼睛在卫子英的脸上看了看。
有这才七岁大,就开始搞研究的小丫头在,她以后不定会有别的发展。
“真给我买,可是买了我没钱还你。”听到潘玉华要给她东西,卫子英高兴了,可高兴过后,又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她要买的东西,真要算起来,那可就多了,而且还贵。
买是买了,但以后还不起怎么办?
潘玉华瞅着为还钱发愁的小姑娘,好笑的摇了摇头。
她伸手,摸了摸卫子英的头,道:“不用还,你先拿去研究,等你研究成功后,把第一个成品给我,我瞅瞅,能不能把这个成品变成钱。”
“变钱?”卫子英眼睛亮了。
潘玉华颔首。
卫子英:“玉华姐,你真厉害,我咋没想到呢。”
果然,玉华姐就是玉华姐,不一样的。
潘玉华笑了笑,转身又进百货商店,给卫子华弄了个收音机。
两个收音机弄到手,卫子英全身都散发出了愉悦,拉着潘玉华,坐上回家的电车,去了和平路那边。
潘家年前就在和平路买了房子,但这房子暂时还没人住,也就潘宏军平时进城卖货的时候,住上一住,再不然就是周末卫子英和潘玉华一起进城时,潘玉华住上两晚。
而和平路后面,不靠街的那一排门面里,就有两个连起来的门面,是潘家在城里的厂房,那里请了十几个员工,正在加班加点缝帽子。
卫子英觉得,全靠人工缝帽子效率有点低,但潘玉华说,现在本钱不多,等这一批订单交货了,她就去机械厂看看,能不能订一批缝纫机,到时候有了缝纫机,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了。
卫子英明白了,哦了一声就没提了。
什么人干什么活,做生意啥的,她就只能跟着起个哄,别的就不成了。
回了家,卫子英没急着动她的两个收音机,而是拿起化学方面的书,认真看了起来。
半导体涉及到元素类的知识,她需要先把知识吃透了,再来动手做。
而潘玉华则陪在卫子英身边,翻起卫子英的那套《数学自学丛书》。
小学课程不难,她上辈子就读到了五年级,这一世,不过只是重温。小学她勉强能自学,可到初中这儿就不成了,学起来,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好在卫子英这儿有一套她做过笔记的书。
潘玉华现在就是一边看书,一边看卫子英做的笔记,慢慢学。
*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夏天就来了。
今年夏天,左河涨水了,那水涨得特别凶,把左河湾竹滩那一片全给淹没了。
淹了差不多半个月,好在滩子这边坡上,还有一条路可以出村,不然石滩这儿的孩子,就甭想去学校了。
小升初的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卫志勇和卫志辉抓紧时间,加班加点的复习着学过的知识。
今年九月份,他们就得一起升学去城里上初中,而且,还必须是考去和平街那一片的西口市一中。
一中是整个西口市最好的初中,成绩差了还读不了,如果这次两兄弟考不好,那城里学校就甭想去了,还是乖乖在公社读吧。
两兄弟从小到大就没分开过,这读书自然也想在一个学校读,为了到时候不被分开,两人真是把吃饭时间,都拿出来复习了,就指望着能一起进一中。
卫志辉还好,他的成绩比较稳定,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而卫志勇这个做大哥的,在读书上就比卫志辉要差一点点了,但也不是很差,班里前十名的位子,还是能坐上的。
可这是公社的小学,他们的成绩在公社勉强还成,可放到城里就有些不大够看,所以,这段时间,卫家三个孩子,卫志勇反倒成了那个最努力的了。
今年端午后,苏若楠和卫志华把厂里的工作给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