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尧打量他几眼,未见有什么奇特之处,又疑心他是公孙瓒派来的,故道:“在下一介草莽,不知有何事?”
那人欣然一笑,从怀里拿出一卷木简,看上去已经有些磨损陈旧,不知是什么时候写的。
“烦请将军细看。”
甄尧打开来开,右手边开头却是“郭孝亲启”。
他眼睛一亮,素来寡淡的表情露出一丝笑容来,他本是心里惊喜,然后看见上面所述内容。原是郭孝与他分别后投奔袁绍,但发现袁绍不能成就大事便转投曹操。
期间见到曹操雄才大略、礼贤下士、心怀天下,的确是一位明主,于是便决定奉曹操为主公。然后表述了郭孝自己决定帮助曹操成就大事,希望还百姓一个太平天下云云。
字句之间足见他兼济天下之胸怀,言语慷慨激昂。甄尧读完之后破为意动。
那人见他面露喜色,心知已经被说动了大半,因此又将郭孝如何期待他前去这件事情说得感人逼真。甄尧叹道:“如此,尧自谢郭兄美意,来日必将上门拜访。”
送信之人将他的话记着,讨了碗水喝过后略加休整又骑马离开了。
半个时辰过后,待赵云回来,甄尧又将郭孝的书信给他看了一遍。其上言语恳切不输于刘备当日说与赵云的那些话。
赵云兄长死前原再三叮嘱无须为他守孝这些事情,赵云记在心上。此时甄尧也劝他随自己去投奔曹操,也好圆了兄长希望他早日寻得明主的心愿。
赵云虽然悲伤兄长去世,又记挂着刘备对他说的那些话,却被甄尧现今劝得不好拒绝,只得暂时与甄尧去投奔曹操。
二人离开常山,翻山越岭,终是在黄昏时分赶到了邺城。
此时已近初冬,天气微冷。赵云急着找一家谒舍落脚,二人路过一家酒馆,甄尧道不如打些酒暖暖身子,便走了进去。
他二人是仪容不凡,生得又高挑。一进门就如鹤立鸡群,里面的宾客都是纷纷朝他二人看去,好在甄尧早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目光,在前台要了酒肉就坐下来歇脚。
“阿尧,我听过路人说,袁绍对外出兵不利,损耗过重。可见这邺城,却并没有什么混乱景象”,赵云道。
甄尧闻言,也回想起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相较于青州、幽州这些地方,的确已经算是太平。
“袁绍相较于公孙瓒,自然治理得当,体贴百姓得多。”甄尧点点头,接上了赵云的话。
此时酒肉上来,赵云抿下一杯酒,酒肉入肚,身上已经暖了几分。他眉间多了几分笑意,似是开玩笑:“不知公孙将军知晓你我二人离开后会是什么反应?”
他们坐在靠街的地方,不注意外面走过一行人。一个穿着锦衣华服,姿容甚伟的人走来,恰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