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医药企业做的每一个项目,理论上来说都和治病救人有关,都应该有超出市场的意义才对。但‘人造血液’项目还不太一样,这大概是因为事关‘血液’,这个最容易让人直观联想到‘生命’的存在,让这个项目也有了别的项目无法比拟的光环吧。
“对,两年多的临床试验,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伯特莱姆点点头,表情是一点点激动,一点点自豪——这个足以改变世界医疗体系的成果是由自己的父亲领导做出的,作为孩子,自豪是理所当然的!
特别是伯特莱姆也成为一个研究人员后,才更意识到父亲做出了何等伟大的事!
“虽然知道这个项目一直在进展,亲耳听爸说到了要进行临床试验...但不管什么时候想到这个,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就像是科幻小说里才会有的科技进步。”艾普莉的表情有一点儿放空。
“‘奇迹’就是这样的,没有发生的时候才会觉得不可思议,等到真正发生了,大家很快就会习以为常,忽视其伟大...我们现在习惯使用的很多东西,不要说20年前,哪怕是10年前,也会让当时的人视之为神迹吧?”尼克勒斯表情淡定。
“人造血液项目嘛,这在科研领域确实算是比较年轻的,但更年轻,又有结果的项目也不是没有。科研领域里,一个项目到底能不能出结果,很多时候和开启这个项目多少年了,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有的时候只是有重点人物关注到了这个项目,决定投入举国之力解决问题,比如上世纪的航空竞赛...有的时候就是运气好,恰好在千万种可能里,一下撞到了唯一正确的那个解,于是之后可能的半途而废就不存在了......”
“人造血液项目,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氟碳人造血液...虽然只能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但这本来就是血液众多功能中,最重要的之一,或许连之一都可以去掉。”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氟碳人造血液虽然最早成功,但前景极限也是最容易被看到的,根本没有进一步的空间了。再如何提升这一项技术,也无法让人造血液具备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外的能力。”
“所以,爸爸是走了另外的路?只有完全不一样的路,才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吧?”艾普莉若有所思地点了一下头。
“没错,爸是走了和主流完全不一样的路...大量的金钱投入、强大的科研实力,再加上运气,很多很多的运气,他成功了。”说到这里,尼克勒斯忍不住摇了摇头:“说实在的,哪怕是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当初应该也没想过能成功吧。”
科研项目就是这样的,同时期有不少实验室在做同一个项目,而最后只有一个实验室能享受到甘美的果实——甚至一个都没有。
从上世纪起,当然也不只是锋锐的实验室在做人造血液这个项目,其中不少实验室还有了一些成果呢!只不过,即使是成果最斐然的那一两个实验室,人造血液也是只存于实验室内,完全无法商用。
无法商用其实也不是问题,很多产品一开始都是昂贵到完全无法负担的。关键的问题是,大家看不到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我们这次回纽约,其实也和这件事有关——莉儿你也跑不掉,《时代》要采访爸爸,然后给爸爸出一期特刊,当然啦,要我说爸他完全值得这一次特刊。另外,《新闻周刊》也要采访爸,《新闻周刊》希望能拍摄一张全家福用做报导配图以及封面。”
和初创企业有什么利好都要大书特书,没有利好,还要创造利好不一样。锋锐作为一家巨头级别的药企,和其他大药企一样,就很低调。
这很正常,药企做的好的话,不用多说什么,利润也好,股价飙升也好,都是会有的。属于不用多说一个字,不凡自会显露。而药企在媒体上刷屏,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就连好莱坞电影选大公司做反派的时候,也最喜欢选药企呢。
为了防止大众更多恶感,大药企都是静静地存在着,静静地赚钱,争取不跳出来讨人嫌。
之前锋锐做人造血液,研究室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进展,有影响力的论文发了一篇又一篇,这是没有瞒着人的。后来进入临床试验了,这就更不可能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了。临床试验期间,是要有志愿者的!
而且临床试验还需要向FDA申请才能做,外界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进度。
但就是这样,大众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锋锐的公关发挥了作用,不希望在项目确定之前外界传什么——给项目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是很愚蠢的,如果项目不顺利,导致公司股价下跌,更是没有人能负责。
另一方面,也是大众对这类消息不感兴趣,大家追逐的更多的始终是娱乐新闻——药企的新闻,如果不是丑闻,而是好消息的话,也只有正好有需要的病人及家属才会格外关注。至于其他人,正常人都是‘讳疾忌医’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想自己也有需要的一天。
当下,是锋锐的人造血液项目,三期临床都大获成功了,才不用低调了...或者说,低调不起来了。
在划时代的技术进步面前,没有人能低调。而且既然已经成功了,公司也就不希望低调了。之前低调是为了股价,现在出成果了放弃低调,当然也是为了股价!现在进行宣传,股价肯定要一飞冲天啊!这是所有股东都乐见其成的。
作为公司意志的代表,哪怕戴维斯是亿万富豪,自认为自己是科学家,而不是商人(实际也确实如此)。也免不了和董事会妥协,出现在公众面前为‘人造血液’打前站,做宣传。
不只是《时代》和《新闻周刊》,国内外还有别的媒体也预约了采访,只不过《时代》和《新闻周刊》是第一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