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决赛第三场(上)

完美的落地。

杭峰成功达成了理论上最高的落地点。

已经有人在鼓掌了。

能看懂比赛的人还是有的,而且看起落点,并不难。

杭峰这一次落点,可以称之为完美无瑕。

他在最高处落地,注定取得最多的势能。

而U型池,比的就是最后几跳谁能获得更高的高度。

稀稀拉拉的掌声虽然不大,却很快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完全落在了杭峰的身上。

就在游客中心里,比完赛后,同样没急着前往赛场的爱德华,站在直播屏幕前,面色凝重地看着杭峰的比赛。

随着两次杭峰的漂亮的起落,爱德华脸上的表情都越发的紧张。

获得最大势能的杭峰,在俯冲的过程里,再一次获得了加速。

速度骤然提高到了60迈以上。

这是一个可以去把选手抛飞到三米高,可以进行四周半以上动作的理想高度。

而这速度还不是极限。

杭峰的速度还在增加。

如果这个时候有专业的仪器测量,会发现杭峰在冲上对面冰壁的前一刻,他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过了70迈。

第三跳就有70迈!

超级U型池的魅力完全展现了出来。

在这个速度下,优秀的选手,甚至敢去尝试一下五周。

当然,只是尝试。

在比赛里,不会有人做这种没有把握的事。

杭峰也不会。

U型池因为场地的固定,是一个可以提前进行编排动作的比赛。

杭峰虽然会灵活安排自己的后面两跳,但前面基本属于固定的套路了。

不需要另辟蹊径,只要把自己编排的动作完成,完成好,比赛就赢了一半。

杭峰也不例外。第三跳,他还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个四周的难度。

这一跳的重点和前面一样,不是周数,而是起落点。

在起落点合适的前提下,再去考虑一点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度。

杭峰在这一跳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后手摸板头,中途移到板中间的抓板技巧展示。

这动作对于他而言比较简单,他的柔韧性还不错,跨度大的抓板动作都可以完成的比较轻松。

换手抓板技巧,也容易拿到高分。

当然,重点不是放在抓板上,这一跳杭峰还是更在意自己的起落点。

起跳不错。

落地……也很好。

跟刚刚一模一样!

板尾有三分之二在池沿上方,理论上最好的落脚点。

好样的!

连续两次的完美发挥,为杭峰获得了更多的掌声。

环胸站着的爱德华,换了一只脚,眉心蹙紧。

没关系,前三跳并不难,去追逐起落点很正常。

接下来就是四周半的正反方向了吧?

正反方向的起落,向来最是考验选手的实力,但同时也是裁判打高分的必要标准之一。

人人都觉得难,人人都必须去跳。

正反方向的落地,可以说是U型池的必跳动作。

实力差的选手就做三周半的正反方向,实力强的选手就做四周半。

而这正反方向的挑战,正是拉开头部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的关键技术动作。

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们,纷纷屏住了呼吸。

爱德华的牙根也在不知不觉间咬紧,浑身的肌肉绷紧到酸疼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