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沉声道:“有人说你们是侍疾时暗通曲款。”那可太让老父亲伤心了。我要死了,你们俩在旁边亲嘴,这是盼着我早死。之前李治说没有,我看看你怎么说。
李弘听这些话听的满面绯红,捂着耳朵坐在地上,继续偷听。
李治心说:你可比和我说的不一样。
武媚娘抬眼一笑,依然是百媚横生:“那一次侍疾?太宗皇帝自文德皇后去后,缠绵病榻,亲征高句丽前后,病的也不轻。”她严肃起来:“太宗皇帝过世之前,我们心里虽然明白,却从未明言此事。之后的事,还请陛下宽恕。”
“连着控鹤监的事一并宽恕?”
“那都是公主王公劝进的排场,除歌舞之外别无他用。我老糊涂了,听信了他们的话。”
李世民怒道:“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细微。人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臣轨》——武则天。译:年轻时胡作非为,现在死后追悔莫及了吧?呵呵。
武则天一惊,没想到自己写的臣轨会被唐太宗看过,这太尴尬了惭愧道:“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陛下若能宽容则个,许我与九郎再续前缘,武曌绝不辜负陛下。”《帝范》——李世民
“资栋梁而成大厦。你又能为雉奴做什么?帝镇中全是帝王。”《臣轨》
“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语出《贞观政要》。武媚娘的意思很清楚,你虽然讨厌我,但我也有我的本领,给个机会哦亲。
“不勤于始,将悔于终。朕现在不做定夺,静观后效。看看你对九郎有几分真心,至于高祖哪里,你自去辩解。”
围观群众觉得还算精彩,有趣的不只是打架,有这互相拿对方的文辞嘲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恳请,更有趣。
唐太宗一时间还决定不好,看儿孙一左一右的在门口探头,好似一对门神。生前不必顾忌他们倆的态度,到死后却不能不顾。不再富有天下之后,亲人和朋友就重要多了。他先吊着武媚娘,看她的态度和本事,之后怎么决定,全看她表现。
武则天又试图和长孙皇后搭讪,但长孙皇后冷着脸不愿意搭理她。武后心中升起一阵怒气,转念又平复了,我都杀了两个暗自怨愤的儿媳妇,她看我不顺眼也理所应当。
不理就不理,反正她杀不了我。
再拜离开,走到门口时一手丈夫一手儿子抓起来,先在李治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话。
“弘儿,你是个好孩子。”
李弘沮丧道:“我若不死,母亲也不必受后来的困扰。”李贤一直都有点叛逆,剩下俩弟弟根本没有接受准备当皇帝的教育。当时父母都把培养重点放在他身上。
武则天也是这么想的,李弘如果一直活着,病弱的让自己持续专权,当了太后之后也不必面对那么多逆党。徐敬业和诸王也不会谋反。不过这些人也不可怕,只是自找死路罢了。给她添加的困扰不多,生前有点生气,死后有点难以面对唐高祖。“算啦,这是天命呢。都说了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哪里是你能干预的?为我引荐前朝的皇帝吧。”
吕雉低声问:“你觉得她会什么?”在这里有用的东西。
嬴政想了一会:“写歌?你要结识她么?”
“不急。恐受其反噬。”咱们现在也不需要盟友。
其他的皇帝皇后们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她,惊艳和厌恶并存,担忧和疑惑。只有明德皇后在奋笔疾书,她最爱记录生活中的故事。
当然李治原谅她这也不意外,她生前涉及巫蛊也没事,差点废后也没事。古往今来谁有这待遇?
刘欣叫到:“李治,你当真能容她?”
李治还有点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毕竟是弘儿的母亲。”
“啧啧啧,真是虚怀若谷。”
武则天冷眼看着他:“你是谁?”胆敢当面嘲讽我?几十年没有人敢用这样的语气对我说谎。
“汉哀帝。”
唐朝的太后焉能管得到汉朝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