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9章 还可以,还凑合,勉强及格?

鲁国兴懵了一息,才开口,“父亲的意思是,李家和许家,不会降到十文一下,已经快触底了?”

他其实也不傻,否则不会成为培养中的下一代接班人。

只是突然间那两边打架,反而让鲁府傻眼的局面,把他给搞得有些小凌乱。

“你还不算太蠢。”鲁振南有些无语的瞪了这个儿子一眼,都29岁了还这么短视,真不知道他这些年天天畅谈的那些振兴鲁国的大话,都是从哪来的底气。

“十文,是一个底线,一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盐价低过十文,就是隔壁州府,在其他如我们这类士绅控制的盐场里拿货的盐商,也会蜂拥而至,因为价格差已经大于运输费用,到了那时,李许两家不止会受到其他州府士绅们的抵触,排斥,来的商人太多,也会掏空他们盐场的存货。”

“一旦他们没了存货,也就打不起价格战,整个薛城食盐市场,就是我鲁家决定一切,别说原本价格不愁卖,抬上几文也轻松。”

鲁振南淡然分析,他说的也是事实。

薛城是一个港口城市,海运发达,不管是远洋还是近海,都很发达。

海运不比陆运,便捷性很大。

就是跑上几百上千里,大船一扬帆,比陆运轻松太多倍,李许两府敢降到十文,就绝对会有其他州府的盐商来拿货,也绝对会引起更多士绅豪门的敌视。

除了敌视就是利润了!

你有盐场又如何,难道无限库存无限产量不成?盐场里的盐,都是有数量的,你卖光了想重新制盐,也需要时间,封建时代的制盐方法,能先进到哪去?否则也不会在历史王朝上,动不动出现盐慌的现象了。

根据地理位置等区别,薛城等沿海地区食盐一斤十几文,但在大商、大唐、罗马等内陆州府,一斤二三十文,三四十文也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