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洵的要求,迅速通过五百里加急驿站传递到了京城。
嘉佑帝看到折子,一瞬间只觉得气血上涌。
“畜生!他分明是趁火打劫!”
他拍案大怒。
送折子来的是尚书台的魏平光,见状连忙提醒道:
“陛下,身体要紧。”
嘉佑帝想到自己已经偏瘫的身体,硬是生生把这股火气压下去,努力平心静气,然后面色阴沉地道:
“民间朝野不是总有些糊涂蛋,说慎郡王深明大义么,呵,真该让他们看看李洵这贪婪无耻的嘴脸!”
魏平光比较理智,闻言赶紧劝道:
“陛下,若想让慎郡王迅速出兵,此时便不宜做任何激怒他的事。”
嘉佑帝闻言,粗气直喘。只觉得憋屈极了,让李洵出个兵,竟跟求祖宗一样小心翼翼。
偏生西戎也有了震天雷,要对付西戎,只有同样有震天雷的李洵能做到。
他的军队在与北戎交战时候就已经折损了许多,再消耗,坐收渔翁之利的就是李洵了。
一旁的七皇子大着胆子道:
“父皇可否让孩儿看看这折子?”
主意毕竟是他出的,他得负责到底,不然若中途因为什么没能达成目的,便显得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嘉佑帝点了点头,七皇子打开折子,便看到了李洵在上面写的内容。
他首先表示了,对抗外敌匹夫有责,所以他是很愿意率军前往西疆抵御西戎大军的,早在朝廷发下旨意之前,他就已经在做准备,平整道路,以便今后行军和运送军需。
不过,他做的准备是从肃城往西,途径上宣郡前往高旗。
如今时间紧迫,向南修路直抵蕃平只会贻误战机,造成更多无辜百姓与士兵的伤亡,所以他请求陛下,体恤手无寸铁的百姓以及在边疆浴血奋战的士兵,允许他先从上宣进入高地,从高旗南下去蕃平。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从西南去蕃平的路他也会修的,毕竟绕行还是不便,不如直接前往蕃平效率高。
总之,千言万语都是一个意思,肃城以西以南的几个郡县他全要了。
关键这措辞还大义凛然,仿佛不答应他的请求,便是不把边疆百姓与士兵的命当回事一般,当真是里子面子都要占全,无耻极了!
难怪父皇会这么生气。
前些日子岭台堡传来线报,岭台守军叛变,已是公然归顺慎郡王了。
照这么下去,肃城和鼎德之间的其他边城也保不住。
这位大皇兄,几乎快把大半个北部疆土收归囊中了。哪怕是七皇子,此时也感觉到了深深的不安。
可事有轻重缓急,如今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七皇子在心中迅速合计了一番,然后上前对嘉佑帝道:
“父皇,小不忍则乱大谋。只要能达成目的,这些领土迟早都能收回。”
嘉佑帝把这话听进去了,咬牙道:
“好,朕就姑且忍他!”
心中暗下决心,等解决了西戎,他必要李洵为今日的狂妄后悔终生。
带着满肚子憋火,嘉佑帝按照李洵的要求,给两
条路线上的各郡县以及掌管镇西军的杨朔都发去了圣旨。
为了安抚杨朔,嘉佑帝还专门写了密信,告知他此举的用意,让他务必配合慎郡王,不可耽误向西戎出兵的时机。
*
杨朔收到嘉佑帝的旨意和信件,虽说有些不情愿将蕃平拱手相让,权衡利弊之后,却也还是默认了嘉佑帝的意思。
刘渊的镇北军就是他的前车之鉴。若他不同意,只怕手上这十几万大军,迟早会像刘渊的镇北军一样,被戎族蛮子消耗得干干净净。
没什么比保存实力更重要。
嘉佑帝的旨意才到没多久,又有人来向他禀报:
“大将军,高旗东城门下来了三千骑兵,手持慎郡王谕旨,说是前来接管蕃平,要求咱们打开城门,放他们通行。”
杨朔手中的茶杯惊得掉在了案桌上:
“什么!他们怎么会来得这样快!”
转念一想,慎郡王既然早就开始修缮前往高旗的官道,那一边修路一边让骑兵赶路,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是,这么快就兵临高旗城下,未免太过狂妄。
他就那么笃定陛下一定会答应他的条件么!
而且,三千骑兵就守住蕃平,真是自大得可以啊。
不过,既然慎郡王如此自大,他不让他好好栽个跟头吃个教训,岂不是白活了这几十年。
他脸上浮现出冷意,悠然道:
“既如此,那便检查他们的文书,没问题就直接让他们通行来蕃平。咱们的人也马上准备撤军,给慎郡王的神兵猛将腾地方。”
说出神兵猛将几个字的时候,杨朔的语气格外讽刺。
“是!”
他倒要看看,慎郡王如何凭三千人守住蕃平。
若受不住,因其自大闯下如此大祸,又该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
此时的长宁城,也是厉兵秣马全力备战。
“台吉,肃城线报,大启皇帝下令慎郡王率军戍卫蕃平。”
那彦图闻言,顿时就眉头紧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