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定州铁矿距离郡城地八百多里,来回路途需要近一个月。
运输车辆人力也要考虑进去。
如此多的铁矿,若是人力运输,基本上就是一人配一辆板车,每辆板车大概能运300斤,至少需要配700辆车,再加700人。
再加上为了防备匪徒必须有押运,路途上需要有后勤,得再加一百二十。
这一路人吃马嚼,路费大约需要700贯。
而700民夫,也是要付钱的,这种辛苦活,每天至少得给三十文工钱,总共需要630贯。
官矿最多买到五万斤,作价四十文一斤,私矿则要花到五十五文一斤,两者合计10250贯。
再加上官矿私矿的打点,各处加起来1000贯是要的。
总共,这一趟需要12680贯。
运输不便,是这个时代的硬伤。
20万斤铁矿,于现代社会不过是十来辆大卡车的事,在这里却需要上千人花费一个月时间去运。
而且如此庞大的队伍,一路上也必然惹人注目。
想了想,李洵又叮嘱工曹主簿运送的时候分四批行动,对于铁矿也稍微做些掩饰。
给工曹主簿开了张条子,让他去府里领钱,李洵便把他打发走了。
没多久,七公主便抱着账本子来找他了。
小姑娘在肃城住了这么一段时间,大约是在至亲兄长的府上自由自在,又能时常见到李洵,每天都心情不错,脸上倒是长了些肉,比之前看着健康水灵了许多。
李洵让人搬了那些抄家得来的东西回府后,她便自告奋勇地接下了盘点核算的任务。
李洵想着,她既然想做事,便可以交点事情给她做。
反正不管在哪个时代,女孩子多些本事都不是坏事。
“大哥,你知道你这次抄了多少东西回来吗?”
七公主眼睛亮亮的,显然很兴奋。
大哥现在有了这么多钱,她可算是不愁他在封地上会受苦了。而且,这些钱还是抄的贪官的,算是为民除害了呢。
李洵温柔地看着她:
“看来是有结果了?”
七公主兴奋地点点头,将账本子最后的总结页面翻给他看。
李洵一眼扫过去,便见上面登记着五千亩的良田,珠宝首饰估价10万贯,现银与银票合计八万两,字画古董估价12万贯,其他零零总总加起来,这两个府邸一共抄了价值近三十万两白银的东西,换算成铜钱便是九十万贯。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李洵先前送去的一箱从匪徒那里抄获的首饰。
但即使如此,也最多比三十万少个两万两。可见郡守这些年在郡中搜刮得有多狠。
不过,这些钱到了李洵手上,却是能派上极大的用场。
不说别的,安排那被庞芝元等人迫害成奴的两万多百姓是不费力了。
他可以有足够的钱去给他们安排岗位,发放救济,让他们顺利地支撑到下次租赁田地获得收成的时候。
看着那五千亩良田,李洵问道:
“这里头有多少已经种植了?”
七公主对此也是过问清楚了的,里面大多数都已经种了小麦,只剩下五百亩还没来得及种。
李洵道:
“聘些人来,让咱们从京城带来的那户农户去指导,把剩下五百亩地里全部种上甜菜。”
七公主惊讶地瞪大眼睛:
“大哥,五百亩地全种甜菜吗?我听说那东西不太好吃,京城都不太卖的上价。”
决定要帮李洵做些什么,七公主也是很努力地做了些功课的。
因此现在他一提,她便知道甜菜是什么,亩产如何,因为李洵来的时候采买了很多甜菜种子,她在整理家当的时候就了解过了。
“等收获以后你就知道了。”李洵神秘地卖了个关子。
甜菜这种东西已经传到了大启一百来年,但因为不是甜度太高的品种,大多是拿来药用。连作为蔬菜都不太受欢迎。
满以为七公主要缠着问到底干什么,哪知道她直接道:
“那好吧,我立刻让人去安排。”
福了个身然后就跑了,倒叫李洵讨了个没趣,默默叹气挽尊。
唉,妹妹性格太沉稳了也不太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
收拢整个郡,李洵有许多事情要忙碌。
首当其冲的,便是安顿南郊那近两万被印子钱迫害卖身为奴的百姓。
在周应亭上岗后,他便直接下令让他组织了一次更改户籍的工作,让所有受害者全部恢复平民身份。
这些人有一部分的卖身契是在庞芝元手中,便直接放了改籍。
其余在大户们手中的,也是直接改了籍,没有给他们任何赎身费用。
这算是他们在贪官手中强买良民的教训。
见李洵没让他们无偿归还买走的土地,倒也没有大户敢为此闹事,都乖觉地放了人。
如今他们再让那些村民给他们种地,按照李洵新出的规定,每日便是要开工钱管饭的了。
但如今春耕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半,没多少地需要种了,少不得还得创造其他工作岗位才能让这些百姓顺利支撑到下一个丰收的季节。
李洵索性又征集了一些人去给他修路修庄子建工坊,倒是立竿见影地加快了修建的进度。
买生铁的也是从这里头征召的民夫。
其后又安排了去东南边买粮食,又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工作岗位。
其他再无法安排的,便索性开放一个官办的救济款,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可无息借贷两贯钱,明年归还。
这一番安排,这才让南郊饱受苦难的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每个人心中都感念着郡王的恩德。
除了这,另一个要紧事便是减轻税收。
准确说来,是免除原郡守在位时的所有苛捐杂税,只交朝廷政令规定的那部分。
肃城郡是个穷地方,朝廷其实就征了个两三百文的人头税(可以拿粮食抵也可以拿布匹抵),每年还有半个月的徭役,其他便没了。
下面阳奉阴违的事情已经出现过太多,李洵索性便派了人到每个县,在城门口张贴告示,并且将所有的村长都召集到县衙亲自宣讲政策。
还专门组织了几个队的人马,去各村随机查访,看各地县令是否私自加码。
郡城的事早就传到了县里,各县的知县也都是夹紧了尾巴做人,暂时倒是十分乖觉。
一时间,整个郡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野,所有百姓都感受到了郡王的恩泽,时常有人在感叹,郡王来了真是好啊。
贪官,土匪,都不敢来祸害他们了。
所有人都盼望着郡王能一直待在肃城。
除了贪官,对百姓们影响最大的便是土匪。
于是,李洵拿到新的情报后,便再次抱着练兵的目的剿了一窝山匪。
这次都是从普通兵里选出来的,没有带精兵,再加上山匪人也多,便不像上次那么顺利。不过,总归是以五死四十八伤的代价,拿下了那伙五百多人的匪窝。
收获比第一次还要丰厚,李洵的库房中又多了七八万两的财物,还有几万斤粮食,护卫营和府中都得了一波赏赐,个个喜得牙不见眼。
总之,重重要紧事加身,李洵是忙得脚不沾地。
*
百里之外的燎原大营
虽然天气渐暖,士兵们却没什么精神,很大一部分人都面黄肌瘦,穿着补丁重叠的破衣服,拿着有豁口的武器,有气无力地操练着。
而将军的住宅里,却是歌舞升平,每个食案上都摆满了让人垂涎的佳肴蔬果,守将与两个副将,两个参军,正在一起欣赏歌舞,抱着美貌的军妓饮酒作乐。
一个营指挥使匆匆从外头走进来,满脸的喜意,走到主位那位看起来较为年轻的守将身边,低声道:
“将军,末将今日回家探亲,倒是看到了一桩稀奇事。”
燎原边军里,有一半以上都是本地人,而这位营指挥使,正是肃城人士。
守将袁晨升饮了杯酒,懒声问道:
“何事啊?说来听听。”眼中却是一种听乐子的兴致。
营指挥使便道:
“肃城来了位慎郡王,很是在城里掀起了一番风波,连郡守都被他因为印子钱的事扣压了,说是要交给朝廷发落。”
守将挑了了挑眉:
“就这?”
袁晨升出身京城勋贵世家,自然是早就接到家中来信,得知这位风头无双的大皇子被皇帝厌弃,发配到了这穷乡僻壤做诸侯王。
他会处置郡守他一点都不惊讶。
传闻再怎么温和仁爱,毕竟也是党羽遍布朝野的大皇子,能没些权谋手腕?哪怕是被发配到了地方,一山不容二虎,必然也是要铲除郡守这个障碍的。
营指挥使却道:
“当然不止这些,不然小的怎么敢来惊扰将军。”
随即他把声音压得更低了:
“小的回来时,刚遇到慎郡王剿匪归来,据说是大获全胜,足足带了五百多颗山匪的人头,据说又要硝制后挂在城头,以震慑其余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