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那之前,他首先要做的是把三千护卫营安顿好。
而在那之后的,重点便是将赚钱养兵提上日程了。
他的护卫营,按考核成绩,兵丁军饷在1贯-500文之间,平均下来,每个护卫每月需要发700文,3000个兵丁一年便是25200贯。
但这仅仅是军饷,如今的军队都是吃穿住武器全包的。
吃的方面,粮食每人每天至少要配一斤半的份额,以如今大米70文一斗(十斤),麦子30文一斗的价格来算,若每人每天配比米半斤,麦1斤,则需要6.5文钱。
除此以外,肉和蔬菜也是必备的。每人每天蔬菜花费约2文钱,肉三两,则一般是最便宜的猪肉,但比起京城,肃城的猪肉也不算便宜,基本上在30文一斤,每人每天需10文。3000人每年总共需要18067.5贯。
还有衣服。
衣服在如今的时代,于普通百姓家算是贵重物品,很多贫苦百姓,一家总共也就几套衣服。
但当兵的那是来卖命的,这方面自然是不能亏待。
冬夏各两套,春秋两套是底线了。军需的衣服比一般的衣物耗费大,自然要做得更厚实。
以如今的物价,春夏秋每套平均250文是要的,冬天的一身军用衲袄则需要1200文,3000兵丁每年在服装上的耗费便达到了5850贯。
藤甲和武器,因为原主和兵部有所配置,暂时还不需要添置。若要添置,一把普通的军刀3-5贯,一身藤甲500文,也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除了人的开销,便是马。
养一匹马丝毫不比养个兵便宜多少,要让马维持好的状态,每天的草,敷料,油盐糖都得喂饱,一年下来每匹马花费至少在25贯以上。他的骑兵队加上拉车的和其他骑乘的,共有一百五十匹马。一年下来的花费至少3750贯。
一般来说一个骑兵的配备应该在2-3匹马,但他的骑兵队其实远不到这个数额。若要买马,那就更贵了,一匹中等品级的马,也得八十贯。
所以,目前这三千兵马,不加将领的开销,他每年的耗费都在52867.5贯,若加上大小将领的军饷福利,年节过节费赏赐,开销则要达到七万贯。
另外,三千兵丁跟着他从京城远途跋涉到肃城,按照朝廷惯例,每人10贯的安家费也是少不了的,总计三万贯。这是一到封地就必须发放的。
去庄子上安顿的时候,还得安营扎寨,百步起一座瞭望台,在这种旱地,找不到河流,还得打几口井以供军营取水,零零总总加起来,一万贯是需要的。
除了养兵,他还得养郡王府的一百来号下人,以及七公主这个妹妹,维持郡王府的各项开销,哪怕很节省,一年两万贯也是少不了的。
支出如此巨大,收入却少得可怜。
肃城贫瘠,是大启挂了号的穷郡。从他先前拿到的户部资料来看,其近五年来,平均税赋不超过1.2万贯,就算加上布匹粮草的收入,布匹3000多匹,粮食10000多石(一百斤)。
布是绢,市价1300文一匹,粮食中没有价格贵重的稻谷,全都是由豆类,糜子,小麦一类构成,均价不过25文。
所以哪怕加上布匹粮食,整个郡每年的收入也就2万贯。
甚至比不上京城附近的一个县,少得离谱。
问就是北戎入侵,天气干旱,人口流失,总之它的赋税少得非常合情理。
在这2万贯的收入里,他可以拿到一半,也就是1万贯。
嘉佑帝之所以如此干脆地同意他分封到肃城郡,还让他带三千兵马,也正是因为如此。
嘉佑帝很肯定,以他的家底根本养不起三千兵马太久。
而大启种种对于诸侯王的限制,也足够把他困死在此处。
林相对他的处境担忧到不惜掏空棺材本给他养兵,也正是因为很清楚肃城的税赋情况。
如今,他有原主留下的家底折合23万贯,安家费10万贯,再加上林相给的2万两银票(折合6万贯),还是够使唤两年多的。
但他也不能一直坐吃山空,而且像是粮食价格布匹一类的,一旦发生天灾或战乱,会急剧上升,不能太掉以轻心。
而且,也不可能一直三千兵马,总有扩军的时候。
所以,他必须在山穷水尽前积攒到丰厚的家业。
肃城贫瘠,目前开拓商业是赚不到几个钱的。
要发家致富,最快办法的还得是黑吃黑。
对于此事,在看过肃城的地形图后他就早有打算。
从东南方向来肃城的路上,那贯穿肃郡境内,有一座绵延五百多里的云浪山。
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山中多匪。
一座占地面积如此之广的山脉,若说没有几窝土匪,他是不信的。
这些土匪经年累月地盘踞在那里,积累的财富是相当惊人的。
剿匪既能发家致富,又能练兵,还能造福百姓,何乐不为。
*
回到府中,李洵便立刻叫来了二营指挥使伍汲。
“伍汲,你带上一百步兵,三十骑兵,分东西南三路,探明云浪山匪寨情况,注意不可打草惊蛇。一个月内来回禀本王。”
做斥候,自然是要机敏会变通的人。
据他一路观察,这一位被他从都头提拔起来的二营指挥使就相当不错。
“是!”伍汲大声应诺,立刻兴冲冲地领命而去。
他能感觉到,郡王是打算有大动作的。而探明敌情这样关系重大的事,郡王能让他去做,足见他的能力已经在郡王心里挂上号了。
他若是办好了这件事,在郡王心中的地位自然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