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怀疑道:“不会是给未来儿媳妇的吧?不会我穿了我就是她儿媳?那我可不能穿!谁知道大娘的儿子长得好不好看呢。”
虞衡之看着她:“若长得好看呢?”
“那还要看人品好不好,我喜不喜欢。”乔心圆常被人追求,但她太懒了,根本没心思去跟人恋爱,哪怕尝试过后,也觉得索然无味,男人还没有她的宝石好看。
“若长得好看,人品好,你也喜欢,你就嫁给他么?”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乔心圆下意识答,也不知他问这个干什么。
虞衡之:“那你瞧我呢?”
“什么?”乔心圆抬头回望进他的双目。
虞衡之桃花目中漾满笑意,托着下巴:“我可好看?”
乔心圆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她第一眼就能注意到一个人、一件事物的外表,毫无疑问的,她说:“你当然好看。”
“我人品可好?”
“也好。”
“那乔姑娘喜不喜欢?”
乔心圆又不傻,看出来了他的意思,生硬地转了话题:“哎这衣裳真好看,真是大娘的?这衣裳不像是她置办的。”
虞衡之笑了笑,没有继续为难她。他简短地解释说衣裳是他花了灵石从大娘手里买来的,便让她去换上。
实际上,这衣裳是他纳戒里的。
白若最爱穿的白衣,他路过布料店,看见上好的白纱,总是忍不住去定做一套白衣,想着以后送给她……
日上三竿。
乔心圆用子衡兄打来的水擦洗了下身上,换了新衣裳,还做了面纱围在脸上。
虞衡之看见她那一瞬,便出了神。
乔心圆以为他疑惑自己脸上的面纱,道:“这是我刚刚用披帛改的,不然遇上昨天那伙劫匪,就太危险了。”
“我们走吧。”她过去拉他。
听见声音不同,虞衡之慢慢才有些醒过来。
两人一起向着徽州府赶路。
“对了,子衡兄,”乔心圆想起重要的事,捡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符号,“你认不认识这个啊?”
这符号形似蝴蝶,是梦中白若在她手心绘制的。
“这好像是…紫云城的……”话到这里,虞衡之忽地想起什么,蓦地顿了下。
“紫云城,什么?”
虞衡之摇头:“我好像记错了,等我回家为你查一下。”
“好!多谢子衡兄!!”
两人继续赶路,刚走小半时辰,路过一片树林子,乔心圆忽听一道耳熟的声音在喊:“来人啊,来人啊,救命,救命啊……!”
乔心圆耳朵一竖:“……糟了,是猎户大叔的声音!”
自从穿越,她听力便变得极好,甚至能听见一里之外的声音。
虞衡之也听见了,面色一沉,扫向四周暗藏的护卫。
所有护卫露出惨不忍睹的表情,看向新来的阿伟:你怎么办事的?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
一干护卫根本不知道少城主这次在玩什么,可少城主要玩,他们便只能陪玩了。
乔心圆昨夜用灵石调息过,体力几乎完全恢复了,此时飞速循声赶去。
很快,她便发现收留她一晚的大叔大娘,凄惨无比地被绑在树上。大娘看见她,更是声嘶力竭哭喊:“姑娘!!快救救俺们!!!”
乔心圆马上跑去,用匕首将他们身上的绳索拆开:“大叔大娘!你们不是去寻郎中了么?可是遇见了歹徒?!”
“寻什么郎中!”
大娘骂声咧咧:“不知道哪个挨千刀的歹人!昨晚打晕俺和当家的,俺们醒来就在这荒郊野外的,被绑在树上动弹不得,太阳还没出来,那歹徒就丢给俺们一只鸭子,逼俺们拔鸭毛……”
所有护卫纷纷扭头,谴责的视线扫向新来的阿伟。
“拔鸭毛?!谁这么……”
话音未落,乔心圆猛地看见地上散落着黄色的鸭毛。
乔心圆:“…………”
她想起早上吃的爆炒鸭肉了。
乔心圆侧头看了子衡一眼,对方正好整以暇靠在树干上,事不关己的模样,一言不发。
乔心圆心头一跳,立马问两人:“那人长什么样?
大叔形容道:“眼睛小小的,听声音估摸着十五六七,有这么高……”
眼睛小小的,就这点就可以排除子衡的嫌疑。
可是……乔心圆扭过头。
虞衡之抱着双臂,靠在树上云淡风轻地说:“乔姑娘看我,可是怀疑我?”
“不是,你又不是小眼睛,你看你那眼睛多好看啊,很明显不是你,可……那鸭毛又是怎么回事?”
乔心圆想起方才在猎户家中,子衡说,大叔是出门前给自己炒的鸭肉,他怎会现在出现在此地,还说昨儿半夜就被打晕了。
好生蹊跷。
她越想越不对劲。
乔心圆意识到问题很大,没再继续问,而是悄悄摸出了听话符,突然一把拍在少年的肩膀上:“子衡兄,不许动。”
虞衡之保持不动,眼睛转过去,注意到一干手下要冲上来,他悄悄打着手势制止,眼睛下瞥。
哦,低阶听话符。
“乔姑娘这是何意?”他索性没动了,瞧她要做什么。
乔心圆见这“听话符”简直神效,心中吃惊,但她的脸色却变得严肃,总是弯弯的眉眼都凶巴巴地竖了起来:“失礼了子衡兄。我……我就想问你几个问题,我问什么你答什么,你只能答实话,不要骗我,可以吗?”她顿了顿,补充,“我不会探究你隐私的。”
“…可以。”虞衡之点了下头,侧目看着她,怎么可以连拷问人都这么软趴趴。
“你是不是坏人?”乔心圆盯着他的眼睛,这一下,忽然顿生了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他眼神怎么这么平静?
她心下一惊:“你是不是打算害我?”
“我……”少年停顿了下。
“是,我是坏人。”
“…………”
虞衡之垂首注视她一脸惊恐地掏出匕首,哆哆嗦嗦地对着自己,眼波笑意流淌,道:“可我无意害姑娘,子衡可对天发誓,我对乔姑娘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