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生喝了一口,还有点甜,这是山泉的味道啊。
也亏得古代的水没有被污染过,才能这么甘甜。
古时候大家基本都是喝冷水,也就没那么多讲究,加上没有被污染过的水源,说不定比现代那些不知道从哪汲取的水源,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和药物处理出来的水还要干净。
至少对徐长生来说,这水的味道,比现代的自来水的味道好了不是一点半点,自来水那味道不提也罢。
当然水管也不仅仅只有每家每户门口才有,比如公路旁边每隔一段距离也有一个,这是为了给绿化带浇水方便。
公路的路面每隔一段时间洗一洗也方便多了,他可是知道的,这些徐家村的人现在可爱护这些路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自己负责的那段路洗一洗,谁家的那段路脏了,不清洗还要被取笑。
还有就是,火窑烧出来的热水问题,有专门的管道连接,不过不能每家每户门口都安热水管道了,只得一条街安装几个接水的地方,然后人们拿着桶去接就是,距离也不远。
现在是热天,对热水的需求还不是特别大,等冬天的时候,估计得多烧一些热水才能满足五百户的需求。
又有冷水又有热水,徐家村的人眼睛都笑弯了,不仅觉得神奇还方便。
有些还在忙碌的徐家族人,下工之后回家看到在家门口接水的孩子一愣一愣的。
那熊孩子还故意将水龙头开关拧一拧,扬起脑袋,然后问道,“爹,知道这是什么吗?”
可洋气不死他们。
不过长生说要节约用水,他们都是将桶放在管道下面的,接一桶水用完了再接,不亦乐乎。
“爹,等会我去给你接热水洗澡。”
今天的徐家村的孩子乖巧得不得了,其实就是为了去接水玩。
徐长生实在无法理解这其中的乐趣到底在哪里,估计是因为他的内心不是真的小孩子吧。
徐家村的自来水系统算是运行起来了。
徐长生跑回他家,说实话,他的新家他都还没有住过。
他去长安的时候,因为拆除了茅草屋,还在修房子,他是住的大祖父家,反正大祖父家的房间多。
现在跑回他新的家,一进门不由得一愣。
原本以为他家里应该空旷得不得了,没想到家具什么的已经满满的了,而且全是崭新的,应该都没有用过。
这时长柏哥儿正好跑了过来,“长生,我娘让你等会过来吃饭。”
徐长生点点头,然后指着家里的家具,“大祖父帮我买的?”
长柏哥儿摇了摇头,“全是十六叔做的,我们家十六叔也做了好些。”
十六叔的手艺还真是不错,基本都是木头家具,看上去十分漂亮。
听说十六叔以前就是从大唐工部退下来的,看来的确有一手啊,比起现代家具,更具味道一点,这可都是全手工制品。
当然这些家具都是唐朝的样式,有点类似榻榻米的样子,比较矮,别有一番风味。
“以前怎么没见十六叔给大家做家具?”徐长生问道。
长柏哥儿答道,“以前的茅草屋,做出来放哪里?”
徐长生一愣,的确是这个理。
徐长生往自家楼上楼下跑了跑,完全不用他操心,直接住就可以了,所有东西都是齐全的。
长柏哥儿也在楼梯上跑上跑下的,觉得楼梯特别有意思,当初统一设计的S行盘旋而上的楼梯,估计没有见过吧。
徐长生点了点脑袋,等会他在去弄一个冰箱,放上一些冰棍可乐凉茶,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
接下来几天,徐长生就感觉轻松了不少。
“长生,我们去喂鸡,你去吗?”一大群孩子端着一盆一盆豆渣跑来喊他。
这样的乡村生活,说实话是徐长生上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悠闲自在。
答道,“好啊。”
他也想看看,他们家鸡养得怎么样了。
来到后山,漫山遍野都是,跟进了动物园一样。
关键是一群鸡见到端着盆子的孩子,刷刷刷地往这边跑。
有些凶的,直接往盆子里面啄,逗得一群孩子哎呀哎呀直叫,“好凶。”
徐长生眼睛都亮了,他走的时候,还都是小鸡啊。
但是现在,这得两斤了吧,特别是个别大公鸡,估计三斤都有。
徐长生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好鸡好鸡。
满山遍野跑,肯定是运动健将,鸡肉肯定特别好吃,不像现代的鸡,大部分都养在厂房里面,运动的范围还没有半米,关键是都是打激素,一两个月就能长三四斤。
先不说打了激素的鸡能不能吃,就味道而言,完全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徐长生看了看长得特别大的几只,过两天就炖了,他也算守得花开见月明了。
一群孩子将豆渣往地上撒,走一路撒一路,尽量撒开一些,不然后面的吃不到。
徐长生看了看,在一旁还堆了不少干草,这是?
“长生,我娘说母鸡快下蛋了,这是堆起来让它们下蛋的。”
徐长生眼睛一亮,算算时间,的确差不多了,以后他就有土鸡蛋吃了。
现在他有牛奶喝,有鸡肉吃,还有土鸡蛋,他这小身板应该能好好补一补了。
嗯,黑白花也被他带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徐家村了,目的嘛,不言而喻,他要喝鲜奶。
喂完鸡又跑去看猪。
猪不用他们小孩子喂,因为饲养量有点大。
徐长生看着山里密密麻麻的猪,也震惊了一下,大祖父这是买了多少啊?
对旁边的长柏哥儿问了问。
长柏哥儿也摇了摇脑袋,“不知道买了多少,你不是让祖父多买点猪,鸡吃不完的豆渣都用来喂猪了。”
徐长生:“……”
他也就想着养点猪徐家村自己吃而已,现在看来……
一头头猪肥头大耳的,完全和他们看杀猪的时候看到的不同。
开始的时候,徐家村的人见猪吃这么多,还觉得有点可惜,还不如多养点鸡,鸡吃得少。
但等看着这些猪一天一天长肥,跟收不住一样一直长,要不是他们知道徐长生说过,他们养的猪要比别人家的肥,他们都还以为遇到什么怪事了。
看着猪长这么肥,也不心疼豆渣了,笑得嘴都裂开了,一天一天使劲喂。
徐长生算了算时间,这么肥的猪其实已经可以杀来吃了,特别是肥得有点过份的几头,怎么也得两百斤了。
想了想,他曾经说过,要让长安的百姓知道,他为什么要将猪阉掉来养,正好等八月初五,就杀一些肥猪吧,宣学变杀猪大会?一定很有趣。
他发现,他的生活突然就变得十分美好了,有滋有味。
这都是大半年努力的结果。
这些猪都是他们徐家村辛苦养出来的,肯定也不能白白的免费提供给别人食用。
眼睛一动,他准备规划出一个步行街作为商业街,反正楼都是上下两层,第一层用来做生意完全可以。
而第一个生意就从饭馆开始吧。
他得回去教族叔们怎么做猪肉,他们的猪肉可不腥。
首先粉蒸肉肯定是少不了的,正好他们榨油的豆渣也可以用来做豆粉。
再有就是猪蹄花,这可是和豆花绝配的东西。
然后是回锅肉,小炒肉,肥肠,毛血旺,猪肝汤……
说起猪肉怎么吃,他都快收不住了,猪全身都是宝啊,唐朝的人居然还嫌弃,他非得让他们将这观点扭转过来。
徐长生看完一山的猪,就跑回去实现他的伟大计划了。
此时的长安,也在翘首以待,甚至有些人都在为去徐家村做准备了,因为时间越来越近。
直到一场大雨冲刷大地,似乎将炎热都冲走了不少
雨过天晴,八月初五也到了。
这一天,天还蒙蒙亮,无数人已经等在长安门口了,热闹堪比过年。
本来还拥挤的门口,突然挺进了一列列禁卫。
众人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反应过来。
这是陛下的行驾。
这么早陛下就出城,该不会也是要去徐家村吧?
他们猜得一点不错,李二陛下还真是去徐家村,那个什么不吃草的马他只是觉得神奇而已,但飞天啊,哪怕是帝王也抵挡不住这种诱惑。
徐长生写了请帖给他,当然是由太子直接递上去的,不然走正常流程,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他就是用“我大唐才俊盛情相邀,岂有不去之理”这么个借口。
众大臣当时听得面面相觑,想到今夏因为有了用不尽的冰块的原因,陛下都没有去避暑,这算是对陛下的补偿吧,而且时间也不会太长,这才没有人出来反对。
既然陛下都说了,岂有不去之理,他们这些大臣又岂能不去?
所以队伍就庞大了一点。
李世民的行驾一道,城门就打开了,行驾一路通行。
然后长安的百姓就发现,陛下出去后,后面还有好长好长的队伍。
面面相觑,这是文武百官都一起出行吗?
他们想得也差不了多少。
以前皇帝出门避暑,带的人也就那么一些,必须留大部分官员在朝中维持运行,但这次有些不同,因为徐家村离长安也就半天路程,他们就算跟去也没事。
李二行驾后面就是长孙皇后的行驾,她一年到头都呆在皇宫也闷啊,加上她喜欢的栀子花正是来自徐家村,她正好去看看徐家村是个怎样人杰地灵的地方,才能养出如此好的花来。
再然后是太子李承乾,在大家心中倒是没多少意外,谁不知道太子和徐家子关系好啊,就算陛下和娘娘不去,他也会去替徐家子撑场面的吧。
后面还有一群李二的皇子公主,皇子以李泰这小胖子为首,跟着李恪,李愔,李慎,李福等等,当然都有专人照顾。
公主以长乐公主为首,跟着巴陵,晋安,高阳等。
这群皇子公主也闷啊,没有成年或者没有出嫁之前,都呆在皇宫,每年也就李世民出去避暑的时候跟着到处走一走,但今年不避暑了,所以这个出游的机会他们是不会放过的。
然后就是一群大臣了。
在大臣后面就是国子监的博士。
长安百姓都惊讶住了,这次出游还真是盛世空前啊?
看看这仗势。
因为出游的都是重要人物,所以带的保护的禁卫就多了不少。
长安的百姓也跟在队伍后面,不时还有文人雅士一起吟诗作对,还没到徐家村,气氛就起来了。
李世民也是一笑,他这算是与民同乐?
这种感觉其实还不错,甚至让他有些享受,都忍不住掀开轿子的帘子问跟在旁边的庞德公公,“朕如此是不是特别亲民?”
庞德公公哪不知道李二那点小心思,说道,“陛下与民同乐,当传为佳话。”
可不就是这个理,他们是去参加宣学,相当于现代的学术研讨会,可不是贪图享乐,和前朝那种劳民伤财的出游有本质区别。
当然,李世民还是装模作样的板了板脸,“此事可一不可二。”
只是以后每次徐家村举行科学演讲,他就屁颠屁颠地跑来,早将这话忘得一干二净。
心情的愉悦,让他们几乎都忘记了脚下越来越不平坦的路,也或许是大唐的人早就习惯了这种坑坑洼洼的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