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把程家兄妹一颗心都提得老高,程文远稳一些,便道:“那晚上就在我家留宿吧,家中别的没有,空屋还有两间,我已经收拾了出来,床铺都是干净的,你们凑合一晚。”
陆承骁几人自然没意见,在外行商遇到没有客栈的地方,借宿也是常有的事,小心不着了人暗算就成。
晚上吃饭,也颇警惕,林怀庚、刘璋、柳晏安、八宝四人都不上桌,吃的就是自带的干粮,程家父母只以为另四人是他们请的镖师之类的人物,也不多说什么。
就只陆承骁和柳晏平两人上桌,他二人算得上是主事的,人家安排了,不好真的把防备放在面上,只是瞧着,哪些食物是程家人动过的,才会去动。
这些都还是林怀庚和刘璋的经验,说给了二人。
当晚程家来了不少客人,所谓客人,是村里其他有坯绸要卖的人家,都是来探口风的,陆承骁和柳晏平也应对了几句,还是那意思,绸布要再看看,一两九的价高了些。
人来了几拨,夜深了,渐渐无人再来,一夜无话,各自休息不提。
陆承骁几人仍是和在船上一般,分作两班值守,次日一早,几人起身,程文远也来唤他们用早饭,照例是陆承骁和柳晏平用饭,柳晏安四人用干粮,用罢早饭才随陆文远兄妹接着往各家看坯绸。
五十多户人家,也不是家家都是织布的好手,卖茧卖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也有,真正有织布的,不过三十多户,其中有七八户人家的货早先已经出了手,所以也只有二十几户有坯绸罢了,昨天看过几家,剩下的十几家一上午也就看得差不多了。
货都是好货,因着丝质够好,织出的绸匹光泽极佳,敢吃这一行饭的,不说有程家姑娘那手艺,比寻常织娘是不差的,除了少数几户,其他人家的货还真是值得下手,就只看价格了。
而那几户织布手艺不大好的,程家兄妹虽带着走过场,却也会在进门前先提点陆承骁几人。
最后看着布没问题的二十来户人家当家男人随陆承骁一行一起去了程家院里,商议价格,两相里试探拉扯,最后还是蚕农抵不住一把把手里的货全出了手的诱惑,一贯八百五十文每匹成交了。
蚕农们面上难过,心里其实有几分欢喜,无他,前边出手的几家其实是被压到了一两八的价,他们每匹算是多得五十文钱,二十匹就是一贯,多得一两银子,这买卖自然做得划算。
蚕农们不是个个精明,其实陆承骁和柳晏平经过昨天晚上几家蚕农找上门来,加上今天上午看货时的接触就能看出来,一两八钱每匹的价格也能压得下来,
只是两人昨夜里就私下里商议过了,程家村的丝确实有些妙处,或许不如闻名天下的缉里丝,但其实有那么一两分意思了,不是特别明显,但确实是有更好,一两八钱,每匹再多出五十文,是给来年收货铺个路子。
说来是柳晏平在仰山村赊布给陆承骁的启发,凡事留点余地,有时候让利于人,自己银钱上吃小亏,却会从其他方面得到回馈,就算来年被人捷足先登,其实也就是每匹少赚五十文,倒也不是多大事。
两人都是一般性情,便有了今日这个收货的与卖货的两相欢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