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其它小说 > 诱君 >

目标

柳家村离长丰镇约五六里,脚程快的话两三刻钟能到,柳渔却是一路缓行,并不着急。

上辈子不说接客,红娘子要炒她的身价,只叫献艺,打个茶围的客也精筛细选,钱财,风度,地位,缺一不可,入得她眼,才许陪着说上会子话,出局是绝无可能的了,是以自入留仙阁后柳渔便就在那一方馆阁之中,从不曾踏出过一步,稍稍算来,也是近两年不曾自由行走了。

而今这沿途乡景,入她眼中也活泼泼的都是生气,从前在她生命中灰飞烟灭的旧世界,就这样神迹般的,又鲜活的出现在了眼前,仿佛是张着温柔的怀抱,迎接她从地狱重回人间。

长丰镇是安宜县仅有的两镇之一,周边数十村落环绕,西临官道,镇北又有一条渝水河支流绕镇而过,时有行脚的商旅行经而过,是以虽称不上繁华,比之周边村落却已不知强了多少。

由镇北过一座石桥,便是长丰镇地界。

和柳家村一眼望过去瓦房茅屋相间不同,长丰镇则多是瓦屋,路面也是青石铺就,比之乡野干净太多。镇中几条主街上店铺林立,医馆书肆、布铺绣坊、糕点米粮、杂货奇巧俱全,又因临着官道,更有邸店、食肆、茶室数家,以供往来客商打尖投宿。

柳渔进镇时不过巳初,正是镇上一天最为热闹的时候。巷陌路口、主街两侧皆是提篮挑担摆摊儿的,除却各家店铺门口处不敢挡了商家店门,余处概是脚插不进,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地里出产、鸡鸭鱼蛋,各色食物,又有碗箸瓦罐、针头线脑、簟席木椅、箩筐扫帚、奇巧器皿……沿街叫卖声不绝于耳。

街中人群熙熙攘攘,半是镇民,半是周边各村出来采买的村民,柳渔才恍然,原来今儿是逢五逢十的集日。

她汇入市集,一路上引来无数注视的目光。

柳渔走到绣纺才拐了进去,进的并不是柳氏常去的最那一家。

说是绣坊,实则做的是成衣买卖,又经营些胭脂香料、绣帕荷包、珠花络子之类的小物件,类似的铺子,这长丰镇上有三家,除却镇上居民和左近村民,因不少村落离镇极远,时常还有货郎会到此拿点货物走村串户的贩卖,间或有走官道或水路路过的行脚商人若有看中此处手工制品与县上的差价,也会捎上一些到县里去卖,是以精巧的手工活计这些绣坊都是收的。

此时店中除却一个女掌柜,还有两个制衣娘子在铺中做着活计。柳渔甫一进店,就引得店里三人瞧了过来。

那绣坊的女掌柜更是眼前一亮,一连打量了好几眼,一面起身招呼,一面心中纳罕,长丰镇竟有容色这般出挑的姑娘,自己竟从未见过。

观柳渔一身粗布衣裳,那布料一看就知是时下农人自家织的土布做的,连最基本的染色也未做,猜到是左近村里的姑娘了,恐怕家境还不甚好。

已是季春,镇上似柳渔这般年龄的姑娘此时都已经换上了春衫,鹅黄葱绿,好不鲜妍,只这姑娘一身素净,偏偏叫人瞧着不觉寒酸,反而平添几分弱质纤纤的美态。

女掌柜也做了十来年的成衣买卖,这还是头一回晓得粗布麻衣叫人穿上原来竟也能这样好看。

柳渔不知那女掌柜只一个照面竟在心中琢磨了那许多,她把手上的包袱放在台面上,解开来露出里边那满满一包打好的络子,问:“掌柜的,不知这络子您这里可收吗?”

声音悦耳,柔柔的似浸染了三月的蜜,终于叫那女掌柜的注意力从她身上收了回来。

低头一瞧柳渔那包袱里的络子,眸光微动,心叹一声好精巧的手艺,笑盈盈道:“自然是收的。”

虽柳渔是生面孔,却因着那一手好手艺,女掌柜也不想只做一榔头买卖,因此报价上也颇公道,分了花式繁简报价,繁复的五文一个,简单的三文两文都有,因那一包足有近两百个络子,最后算下来,合有五百六十二文钱。

柳渔没有钱袋,倒有一个随身佩戴的旧荷包,便就将到手的五串钱并那六十二文装进了自己的荷包里收好。

这五百六十二文钱,柳渔没打算交到王氏手中,那一大包络子,虽中间隔着一世,因是从前做惯了的,柳渔也知道,那至少是自己忙了一两个月才攒下的。

因在今日早晨柳康笙发话让她不用做家务了之前,柳家一应家务基本是她与王氏二人分做,柳渔每日能腾出来打络子的时间并不多。

自十岁起和同村的小姑娘学会打络子,后又自己琢磨出不少繁复花样儿来,这六年赚的银钱她一文也没沾过手,都由王氏收了,贴补了柳家家用。

重活一回,柳渔自是没那么好性儿了,况她今儿就要用到银钱。

那女掌柜见她把钱收了,就问柳渔是否还需买些打络子用的彩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