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希望、住宿

田地里去了土豆之后剩下的东西其实不多了,毕竟能从使馆从人身上搜刮的种子有限,好些还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一来二去的,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稀稀拉拉的一些,看着也十分的不精神,不过好在惊喜还是有的。比如南瓜,这就是个大惊喜。

“这苗也不知是不是咱们种的晚了些,稀稀拉拉的光长藤蔓了,挖了地底下,也没什么根茎,看着该是长果子的,可这……三爷,您看,这都四个多月了,才拳头大。也不知道天上冻前能不能熟。”

不管能不能熟,这都是好东西啊!哪怕是要给它上盖子呢,也得护好了。这可是见闻于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的南瓜,是李时珍都要慎重记载的南瓜。

“南面来的东西适应不了咱们这地界,长得慢些也是常理,只要能长出来,那咱们就没白忙乎。”

见着这熟悉的叶子,看着那尚且幼小,却已经可以预见硕大的果实,包三儿脸上的笑止都止不住,这会儿老韩头脑子突然就灵醒了,裂开嘴,冲着包三儿问:

“三爷,可是认得这个东西?这是好东西?”

“好,怎么不好,曾听人说起过,说这南瓜,对,这就叫南瓜,因为都是藤蔓的缘故,能用棍子架起来种,颇为省地,而且土质品级,略显沙地的地方也一样能种植。更好的是,听说产量还听不错,果子去皮去里头的丝囊、瓜子,蒸熟了吃特别的饱腹,都能当粮食用。哦,对了,这瓜子挑了好的做种子之后,剩下的还能抄了,当个零嘴,就是这藤蔓,嫩芽的时候摘了也能当菜。你说好不好?”

“啥?能当粮食吃?”

对于农人来说,什么菜,什么零嘴那都不需要,倒是这粮食两个字特别的入耳。所以喽,这里老韩头还没说话,引着他们过来的包家的佃户先高呼起来。而他这一高呼,得了,听到声呼啦啦的就围过来了一圈的人,一个个都满含热切的看着包三儿,若非有些畏惧包三儿如今的官身,生怕着脑了他,这会儿怕是抓着他来个马氏大摇晃术的都大有人在。

包三儿本就对这些农人心存怜悯,看着他们那希夷又忐忑、不安的模样,索性稍稍转了转身子,冲着所有人大声的说到:

“先头咱们种出了土豆这么一个高产的东西,大家都是亲眼见着的。土豆如今被皇庄收去,大面子培育种子去了,想来不用等几年,咱们这儿啊,必定是遍地都有土豆可以挖着吃。”

一说到土豆,围着的农人脸上就露出了笑,他们虽然目不识丁,见识少,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傻子,种子被收上去为啥他们还是懂的,以后总能轮到他们种这他们也是明白的。所以哪怕这会儿衣食不济的日子难熬呢,也觉得未来挺有希望。也愿意听包三儿继续往下慢慢说。

“那么同样都是从南面藩国寻来的种子,难不成就这么一个好的?”

众人有志一同的将视线都给到了那一片只留下些稀稀拉拉藤蔓的地方,有几个脑子快的,已经开始激动起来了,他们有感觉,这包东家,怕是又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就是他们这平日看着不怎么上眼的东西。

“诸位许是不知道那些藩国的情况,那地方啊,比咱们这里暖和,一年到头几乎只有春夏两季,那样的地方出来的种子产量能少?想想江南和咱们这里比,是不是江南的地出产更好些?那更南面的自然比江南更多是不是?”

你要这么去算,那就戳心了,祖祖辈辈在这里,那还扎根错地方了?

不过产量……好吧,确实江南比他们这里是强了不止一点点。鱼米水乡嘛,多少年了,他们都知道的。等等,藩国比江南还能多些?那这藤蔓……

“包家三爷,您这说的咱们都听明白了,听着是有道理,那按照您说的,这东西产量应该不错?那真是能当粮食的?出产比土豆多不?啥样的田种植容易?咱们都能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