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大齐已近凌晨,宫里却依旧灯火通明,今日能入眠者注定寥寥无几。

望锦熠抱着不肯回宫中住处的望安晏走在那些依旧兴奋着的重臣后面,面色沉沉一语未发。

走在他身后的于澄泓和方然等人对视一眼,很明智地闭口不言。张侧妃如此行为浪荡,哪个纳了这样女子的男人会有脸面?哪怕张侧妃现在已经不是瑞王侧妃了,瑞王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们就不必去触霉头了。

“有这样的母亲,可惜了安晏。”在宫门口时,于澄泓看着望锦熠远去的亲王座驾惋惜地叹了一句。望安晏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他只是个庶子,但于澄泓还是很看好他的。不过前提是他的母亲是个懂礼义廉耻的人。

“如不是神迹出现,又有谁会知道我们大齐国中藏着如此没有礼仪廉耻的小国?”一旁的方然接话,经过亲眼所见,又有羲和大师的断言,他再不可思议,也和众人一样相信了神仙和神迹存在的事。

他敬畏神仙,敬畏神迹,眼神里却对神迹中姜鱼等人的行为举止露出鄙薄之情,又有着高高在上的兴趣,“不过没有礼仪廉耻并不代表人蠢,华夏小国中的各种事物很是新奇。我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等大齐铁骑踏上华夏,他可以跟着去看看,说不定能带一些回来给乏味的生活增添点趣味。

宫外如宫中一样灯火通明,兴奋激动不敢置信的百姓还在热火朝天地说着神迹的事,没有一个人有睡觉的念头。

瑞王府中,丫鬟奴仆们这里一堆,那里一处围在一起的议论纷纷,知道望锦熠回来后才纷纷记起自己的职责,匆匆散开。

抱着望安晏回自己锦阳院的望锦熠在路过的灵景院处停下了脚步,面色沉沉地走了进去。

灵景院里冷冷清清,直到望锦熠推开了房门,那些早已没了心思待在灵景院里的丫鬟嬷嬷才匆匆从外面跑了回来,小心地伺候在一边。

“都出去。”望锦熠声音冷冰,丫鬟奴仆垂头恭敬散去。在他身上沉睡的望安晏醒来,清醒看清自己在哪后,小脸紧紧地绷着,神色里有愤怒,有难堪,有羞耻……他一句话都不说。

望锦熠也一语未发,视线扫过房间,脸色更加冷沉。曾经熟悉的房间变得陌生,里面一件属于他的东西都没有了。

屋子中间显眼地放着一个箱子,显然是姜鱼离开前故意放置的。

望锦熠快步上前打开箱子。

各种各样的木制小玩具填满了箱子,上面放着一沓厚厚的信件,收件人是望安晏。

没有给他留下任何东西。

张侧妃是想彻彻底底地跟他断了关系。他不明白,他只是娶正妃,张侧妃为何要做得如此决绝?若她没有想着离开,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神迹。

如今有了神迹,整个大齐人都知道了她的出身……望锦熠心中满是沉闷与烦躁。

他拿起箱子里的信件递给身边紧抿嘴角的望安晏,“无论如何,她都是你娘。”

“我不要!”想到屏幕里道德礼制都不懂的姜鱼,想到明和殿里众人时不时扫在他身上带着可惜但暗含嘲讽的视线,望安晏脸色一怒,红着眼睛转身就跑。

他的娘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为什么她不是霜姨那样的人?

望安晏跑得满脸通红,眼睛也通红。

“照顾好大公子。”望锦熠没有追上去,他此刻心情烦闷不得解,没有心情去顾及太多。如今皇兄已把华夏当成了囊中之物,他要在大齐的将士踏上华夏之前,把张侧妃带走。

张侧妃出身再差,也是他的侧妃。

林嬷嬷跟着望安晏跑了出去,角落里的钟嬷嬷见此,朝着远走的望安晏背影扯了扯嘴,语气很是嘲讽地对一旁的丫鬟浅绿说。

“有这样出生的母亲,大公子前途算是毁了。大公子以后哪怕再有王爷的疼爱,太后娘娘的喜爱,他一辈子也威胁不了江小姐,不,他一辈子也威胁不了咱们王妃娘娘以后生的世子地位了。”

说着,钟嬷嬷的眼珠子转了转。如今瑞王府里已经没有张侧妃了,她得想个法子让太后娘娘把她赐到王妃娘娘那伺候去。

浅绿赞同点头,鄙夷的眼神里也有着与钟嬷嬷同样的想法。

宫里宫外灯火持续通明,所有人仿佛都忘记了夜晚的存在。天刚破晓,出现神迹的各个地方就已挤满了人。

知道差点吓破他们胆的‘妖物’是神迹后,之前躲藏起来的人心中懊悔错过了第一时间看到神迹的机会,如今纷纷往前头挤,想要离神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这样也算他们离神仙近一点。

东方天色鱼肚微白时,京中百姓几乎家家无人,都在神迹出现过的地方翘首以盼。

此时,神佑大齐,神迹乃神旨,神欲大齐收归教化神迹中未开化华夏民众所以降下神迹,收归教化华夏民众后受到神仙庇护的大齐必定更加强盛的言论迅速传开。

与之同时,江语霜被太后赐婚给瑞王后神迹就出现,江语霜是大齐福星的言论夹之其中。

而神迹中不知廉耻,行为浪荡的女子姜鱼便是瑞王曾经的张侧妃一言也火速传开。

等待着神迹再次开启的百姓大呼天佑大齐,大赞江语霜是福星,鄙夷着姜鱼的出身,期盼着大齐速速完成神旨,收归教化华夏民众。

而同时,骄傲于自己是强国大齐人的所有京城人也非常想要知道那个未开化的华夏是个什么样的野蛮落后国家,竟然让神仙都看不下去?

大齐皇宫里,激动地彻夜未眠的明成帝在第一抹晨曦探头之时便重回明和殿。而那些一样兴奋到无眠的武将重臣,也全部匆匆再进宫。他们等待着神迹再次出现的同时,也在等着藏书阁里翻找了一个晚上古籍的仲老和张大儒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