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月,春寒料峭。
天地间的霜雪渐渐融化,柳枝抽出了嫩芽,红白?桃李含苞欲放。
武昌城内的蛇山,如今放眼望去?,虽还算不上郁郁葱葱,也能看见一点绿意。
危兰与方灵轻、陆廷仁从终南山赶往浙江,中?途特地在武昌府停留了一天,为的就是前往蛇山,看一看山中?的黄牛楼——听杜铁镜说,当初他?拿到那两本册子,先给俞大猷寄了一封信,便是约定与俞大猷在黄牛楼一会儿,后来他?被?敌人们缠得紧,碰巧遇到方灵轻,也是让方灵轻把那两本册子送到黄牛楼。
然而蛇山的黄鹤楼历史悠久,无论是文人墨客,抑或贩夫走?卒,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相较之下,黄牛楼却是默默无闻,危兰与方灵轻自?然对它颇为好奇。
它不高。
仅仅三层而已,也不像黄鹤楼那般屹立蛇山之巅,能将武昌城内景象都一览无余,站在此楼望远,就只能望见山中?绿树青草。
它也不闹。
与不远处那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的黄鹤楼一比,来黄牛楼游玩的人是少之又少,有时候整整一天也可能见不到一个?人影。
总的来说,它极其普通,唯一在瞬间吸引了危兰和方灵轻等?人目光的,是题在此楼窗边墙壁上的三首诗。
——云在青山自?往还,鹤穿云外上青天。云来鹤去?不相试,两个?无心莫结缘。
——玉皇殿下卸恩袍,羞见冥鸿惜羽毛。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遁迹高。次第秋风到兰菊,归家痛饮读离骚。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这壁上题诗乃是文人雅士最?常做、最?爱做的事。黄牛楼虽不出名,毕竟与黄鹤楼挨得极近,偶尔有文士闲逛到此处,在墙壁上挥毫几笔,不足为奇。不过,在此处数首题诗里,唯有这三首的字迹,笔力遒劲,骨气洞达。
称得上好字!
虽然细细看来,它们好得不同,显然是三个?人分别所书。
陆廷仁讶
道:“这……这其中?一首似乎是俞将军的笔迹……”
方灵轻好奇问道:“是哪首?”
陆廷仁道:“是叠翁为蒙元所俘,被?拘押北上,临行前所作的那一首。”
这首诗的字似乎是俞大猷的字,但诗的作者却另有其人,乃宋末文臣谢枋得,雅号叠山。陆廷仁极为尊敬这位前朝名士,是以称呼他?为“叠翁”。
方灵轻“哦”了一声,道:“雪中?松柏愈青青?那么另外两首的字迹呢,你能认得出来吗?”
陆廷仁摇摇头。
危兰想了一会儿,道:“这两首七律皆是谢枋得所作,不知那首七绝的作者是谁?”
“自?然也是谢枋得。”
说话声音从门?口传来,三人转首望去?,只见门?外此时走?进来一名约莫二十六七岁的俊逸青年,身着春衫,手持折扇,显然是书生打扮,意态潇洒,缓缓行至墙壁前,目光里透着欣赏,看向墙上字迹。
陆廷仁颇感讶异,道:“我竟从未没有读过这一首。”
书生道:“他?所作诗赋甚多,这首七绝并不出名,你们不知晓,也没什么奇怪的。”又笑了笑道:“不但此诗是他?所作,此诗的字也是他?所书。”
陆廷仁奇道:“叠翁曾经?来过这里?”
书生颌首道:“他?曾经?被?大宋朝廷贬谪至兴**,也就是如今国朝的兴国州,属武昌府,因此他?偶尔闲时会往蛇山一游,此诗便是他?当初在贬谪期间所留下的。可惜后来大宋灭亡,他?又宁死?不屈,不肯投降蒙元,最?终以死?殉国。是以此地的宋遗民,明?知此诗是他?所书,也不敢说出,只是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的墨迹。现而今数百年过去?,这桩往事已很少有人知晓。”
原来此地还有如此典故。
众人又静静地看了此诗一会儿。
方灵轻忽地问道:“那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书生道:“偶尔翻翻书,自?然就在稗官野史里翻到了。”
方灵轻再问:“可是旁边不远处的黄鹤楼,比这什么黄牛楼出名得多了,他?要留墨宝,干嘛不在黄鹤楼留?”
书生笑道:“姑娘这可把我问住了,或许是他?就是更喜欢这座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