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22

“至于选哪些人过来听课……当天能空出班来的技术员,还有一些表现优秀的副班长、班长级别,以及特别优秀的小组长,都能去听。”

不过,这个肯定要事先安排好,不能影响到厂里的生产。

肖倩倩预计着,那两天下午的两点半到五点半,每天花三个小时就行了,之后他们可以继续回去上班。

周三的时候,主要做集中培训,灌输知识;周六的时候,则是复习、巩固,带他们尝试运用。

若放在以后,一周只有两次的课程,还夹杂在繁忙的工作时间里,肯定没有很好的效果;可在如今,真正优秀的人才,都是真心渴望知识的,他们有机会跟着肖倩倩、萧鑫学习,肯定会自觉在下班后,每天对着笔记复习。

而且,之前八一厂为了有足够的人外派出去,到外面负责维修点,就有过培训上课的经历,厂长提出的大礼堂,也是为了给这些人上培训课方便,而特意建成的。那一次,至少让大多数被看好的人,学会了常用字的使用。

这样一来,肖倩倩跟萧鑫再教别的,也不用担心人家因为不识字,而做不了笔记了。

八一厂特别培训班的消息,几个厂都听到了风声。离得远的发动机厂,那边的技术员跟生产管理人员,基本都把肖倩倩跟萧鑫当“偶像”,知道他们会开培训班,哪里还坐得住,闹着也要参加。

吴叔带头说:“我们发动机厂,也是属于八一厂的,凭什么就汽车厂这边有机会听课,我们不能来听?我跟大王、小王,当初还是第一批跟着萧鑫他们学习的技术员呢!”

厂长头痛地打发他们,“我们这边讲课的地方是够大,你们愿意来听课也行,但是要跟你们厂长商量好,到时候派哪些人来要提前一天交上名单,然后上课时签名签到。反正不能影响到生产任务。”

发动机厂的人刚被安抚,旁边玩具厂也来凑热闹,表示他们虽然是做玩具的,可技术创新艺术是互通的嘛,而且,玩具厂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呢,他们也想来听听课。

这回厂长直接把常欢给叫来,嫌弃她作为亲闺女,还给他找麻烦,嘀嘀咕咕说了一通之后,才同意申请。跟对发动机厂一样,让她安排好生产,在不影响生产的基础上,再派人过来听课,玩具厂离得近,听课人员名单,在上课的那天上午提交都行。

发动机厂、汽车厂、玩具厂,现在都是产能很大的大工厂,即使把听课人员限定在技术员、还有副班长级别以上,每次来听课的人,几乎都坐满了大礼堂。

不过,面对这样的阵仗,肖倩倩一点也不怂。她跟萧鑫就跟当年去一汽厂做演讲一样,夫妻俩相互配合,一个负责做板书、放图纸等,一个负责讲解。

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听课的人,他们刚开始授课的内容并不深奥,只是从三个工厂目前的生产、研究水平出发,结合实际,慢慢提升钻研的深度。

不过,他们每周还会留下一个超水准的问题,让这群特殊的学生们,自己钻研。

这是为了从中选出技术基础比较好、具备较优秀的自学能力、并且学习意愿更强的人。

学了一个月之后,还真叫肖倩倩选出了十来个。

不过,这十多个人里,一半都是熟人——吴叔、大王、小王这三个,是之前跟着他们做发动机研发的;吴二勤、李文、朱健、蔡罗平这四个,则是跟着他们做挖掘机改进的;还剩下五个,其中两个是汽车厂这边的技术员,一个是玩具厂那边的技术员,一个是汽车厂的年轻副班长,一个是发动机厂的二十五岁的班长。

总共十二个人,肖倩倩跟厂长打了报告,申请把这些人抽调出来,跟她一块做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