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校长之所以答应傅黎这个看似荒唐的条件,无他,因为这确实能提高升学率。
不管哪个学校,甭管师资有多么恐怖,学生有多么的多,主要还是看一个指标,那就是升学率。
80年代是个刚刚好能吃饱饭的年代,人们不缺梦想,可却缺少实现梦想的通道。
只要考上了大学,能当大官,村里的村长都是你手下,想娶什么如花美眷更是不在话下,是骡子是马都要出来溜溜,考上了,你就是国家栋梁,考不上就只能当个刨地的农民,前后差距可想而知。
在教育局那里,也有专门的衡量基础,只要十一中能考出去大学生,那就代表更多的经费要各就各位了,以孟校长今年的年纪,甚至能赶在退休之前,好好的风光一把,考个教授职称什么的。
从傅黎带出来的成员来看,基本上二十个大学生是跑不了的,如果再分班,让这些好苗子毫无顾忌的冲刺一把,能考上更好的大学,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实,真正让孟校长决定傅黎放手去干的,还是另一件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教育局已经着手开始培养老师了?”
80年代人才难得,像李老师那样的,虽然本质上是好老师,但能力却有限,现在学校需要的是能带领学生走出高考悬崖,会教书提高成绩的老师。
比如,傅黎这样的,就很出色了。
平常师资普普通通的十一中,就出了这么一个傅黎,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改革,地位直接跃过市一中,颇受教育圈关注。
不少圈里的人,都在观望十一中这次的高考,都想知道十一中能考出去多少大学生。
看着孟校长眼巴巴的神色,傅黎点了点头,给予了肯定的答案,“这都是内部的消息,不过已经确定了。”
顾惜朝除了要编写新教材之外,还会处理师资培养的事情,当然,这件事也需要她在里面辅助,作为顾科长手下的人,自然是能者多劳,因此,最近傅黎还着手整理自己多年补习老师的经验,说不定能培养出几个出色的好老师。
孟校长眯了眯眼,心里暗自谋算着,“大概要培养多少个优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