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最近这段时间,傅黎一直在攥写论文。
既然是用K教授的名义,参加了新教材的编写,那么在K教授的履历表上,必须要几项亮眼的东西,若是不然,就凭着一个学习小组,怕是无法服众。
因此,趁着大老板顾惜朝出差这段时间,傅黎就开始新一轮的征途。
论文这种东西,最侧重的也不过是一个“论”字,最妙的也是一个“论”字。
《青年论坛》这个报刊就算诞生于80年代初,它是改革潮流之后诞生的我国第一家面向广大中青年的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要想知道中国年轻一代在思考什么,可以读《青年论坛》这个杂志。
《青年论坛》以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气,敏锐思想和创新精神在社会科学界独树一帜,它注重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创新和突破,在文风方面,反对繁琐考证,反对新老八股,提倡朴实、清新、尖锐、活泼的文风。
几天后,傅黎将写好的文章,送上了邮局。
王一鸣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同学顾惜朝,刊物现在处于筹备期间,正在四处物色大学生来投稿。
《青年论坛》编辑部的骨干,多数都是年轻人,王一鸣则是编辑部的“长者”,担任社长兼副主编,顾惜朝当年可是武大的才子,王一鸣好不容易堵到来京都出差的他,怎么可能轻易的放人?
“我举办的刊物,就差一篇一炮而响的文章,以你当年的文笔,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的。”王一鸣眼巴巴的看着顾惜朝,摆出了今儿不写成文章,就不让顾惜朝离开这里的架势。
顾惜朝摸了摸挺拔的鼻尖,有些无奈的道,“我还有挺多工作的,没时间。”
“都是老同学,你就不能帮帮忙吗?”
王一鸣急的团团转,正在这时,意外的发现了自己办公桌上,有一个没有拆封的信件。
哎?
有人投稿吗?
难得遇见个投稿的,王一鸣迫不及待的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