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告李侍尧的人有了经验,不像上次似的等到李侍尧被押解到了京中才有证据出来,而是在告的同时就把证据给附上了,这一下认证物证俱在,李侍尧不得不被押解回京,因为朝中舆论太过于激烈,乾隆已没法乾坤独断了。
甘肃浙江的案子还没过去多久,那些被处置的人留下的阴影还笼罩着官场,连坐的人交了议罪银才得以保住身上的差事,他们原本其实是很可以站在李侍尧这边的,毕竟他们是真的见不得有人再被杀了。
但是他们才刚刚经历过甘肃冒赈案,还是有些惊魂未定的,好不容易保住了手上的差事,着实不想再掺和进另一桩案子中去了,何况,就算他们出来说话,也未必能真的保住李侍尧,再者,说不准还会惹怒乾隆,让他重新想起之前甘肃出事时的愤怒,若再度将他们拎出来严惩,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么?
一方的缄默不言,就越发显得另一方的声音大了。
和珅叫和琳别掺和,他自己在事发的时候就直接表态了,他主张李侍尧的案子要严查严审,既然有了证据,也需要查实,而在查实后,他主张按律处置。
不单单是和珅,军机处多位军机大臣都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认为李侍尧一而再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不能再容忍偏纵,应当严查严审。
乾隆这边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上次他可以顶住朝中群臣的压力说一不二一力保下李侍尧,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乾隆自己都觉得有些顶不住压力了。
李侍尧这次再度犯错,要依乾隆的本心私心,他还是想要保下李侍尧的,可是和珅等一众军机大臣的态度坚决,朝中声音也都是想要处置李侍尧的,这就给了乾隆一种感觉,好似他不处置李侍尧就像是犯了众怒似的。
乾隆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可是没有办法,君王天子也不是真的就能为所欲为的。尽管乾隆很想顺着自己的内心走一遭,但是乾隆有预感,这个后果好像不是他能够承担的。
乾隆最终还是咬咬牙狠狠心,将李侍尧押解回京,然后按照律例处置了。
——斩立决。
其实说起来,乾隆这回肯将李侍尧斩立决,对着众臣妥协退让,这也在和珅的意料之中。
但也很明显的,乾隆对和珅又再度冷了下来。
和珅这一回很明确的首先表明了他的态度,他在军机处在朝中的那些话,那些不支持进献风气不支持议罪银的发言,让乾隆还是有些心冷的。
乾隆好像终于认识到,那个他认为的朝中最为善体上意,最能够明白他的心意的少年,好像变了,又或者说,这个少年可能一直没有变过,是他在这些年的官场生涯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乾隆本以为,和珅最看重的应该是自己这个皇帝,最体贴的也应该是自己这个皇帝。
但现在,为了他自己心中的所谓信念,却反而不迎合自己了,也不贴心了,那他纵有再大的能力,又有什么用呢?
就为了一个李侍尧,就如此执拗,那要是将来再遇上个什么事情,和珅再有自己的想法,那岂不是又会忤逆他顶撞他这个皇帝了?
乾隆下意识的又开始琢磨和珅。越琢磨越生气。
和珅可管不了乾隆如何想,李侍尧斩立决,他是得偿所愿,朝中不正之风再一次得到了遏制。朝中并不平静,纷纷扰扰声音还是很多。
可他的心思,还是全都放在了家里。冯之溪这边已经确定了,她就是怀了双胎。腹中有两个健康的小宝宝在茁壮成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