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四十五章[五千一章]

“咳咳……!”柳媚儿脸颊微鼓的停了下来,因咬着舌头而疼得眼眸通红低低道,“不用麻烦的。”

难道是自己吃的太多了吗?

常氏养柳媚儿都是尽可能劝多吃些好长身体,所以柳媚儿的饭量一直都还可以的。

姜苌黛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从柳媚儿嘴里听到麻烦二字了。

“媚儿,你对我一定要这么拘谨吗?”姜苌黛薄唇微抿了抿认真道。

可这般一说,柳媚儿反倒越发紧张起来应:“没有,只是真的不用带厨子的。”

哪有想吃灌汤包就把公主府的厨子带回崖城的道理啊。

上一回都城香米的事已经让柳媚儿很是受不起,连带这回来都城,常氏更是再三叮嘱不得收受礼物。

“你……”姜苌黛见她都不动筷了,方才意识到可能自己说话有些过于强硬,“算了,你先吃吧。”

本来一顿美好的早饭,柳媚儿吃到最后已经察觉不出美味,满脑子都在想自己或许又惹黛姐姐生气了吧。

两人都不是善谈的性子,柳媚儿见黛姐姐不出声,自然也不敢多言,气氛忽地变了。

宫人们入内收拾碗碟便退出内间,窗外的艳阳已然有几分暗淡,秋日的日光总是少的可怜。

只不过那盆秋海棠却开的尤为娇艳,柳媚儿看了好一会才移开目光。

黛姐姐不知何时挑了本书坐在软塌一侧静看,因着不用外出的缘故,身着是月牙白海棠花纹长裳的常服,哪怕毫无金银首饰装扮,可举止神态间却自露威严。

对于黛姐姐的心思柳媚儿一向是看不出来的,自然眼下也很是无措。

今日中秋的话,柳媚儿定然是要回岸城陪常氏过节。

本想着午后再出发的柳媚儿见现下这般情况,心间莫名想着还不如早些离去的好,这般还不用让黛姐姐无趣的陪着自己。

巳时陆陆续续的就有不少邀请帖子由宫人们送进寝宫内殿,柳媚儿瞧了瞧都是现如今六部官员的姓氏,想来都是些新贵家族吧。

大抵今夜的黛姐姐会很忙的。

柳媚儿这般想着方才鼓起勇气出声:“媚儿还是不久留了,娘亲应当也会担心的。”

姜苌黛抬眉看向端坐的柳媚儿,见她先前还想多留一会,可现下忽地变了卦。

很难不让人多想是方才用早膳时,自己说的话让她不高兴了么?

“好,我差人备马车送你出都城吧。”

本来想要拒绝的话语堵在嘴旁,柳媚儿停了停没敢说,毕竟黛姐姐又会不高兴的吧。

昨日柳媚儿骑着大黑马来的,其实不用备马车的。

毕竟又不是什么几天几夜的路程,可现下柳媚儿哪里敢说呢。

等同仆人小峰汇合出城,柳媚儿坐在马车探手撩开帘子向外看了看,黛姐姐并没有出来送行。

唉。

傍晚时分柳媚儿回到岸城,常氏见她情绪低落的紧出声:“莫非是月饼不合长公主口味?”

柳媚儿摇头应:“没呢,黛姐姐说月饼很不错呢。”

常氏现如今已是六十岁老人,自然听得出话里的客气,心想恐怕也就自家孩子会把这等客套话当真话了。

那长公主无比尊贵的人物,寻常月饼看不上也很正常,常氏只是不忍心伤自己孩子的一片好意。

都城的中秋夜宴尤其热闹,烟花一簇簇绽放夜空时,公主府来往的宾客云集。

可今夜所有的宾客都感觉到长公主有些不对劲,连带贵家女眷们都不敢攀交言谈。

姜苌黛兀自倒着酒抿了口,其实是有些生气的。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日,柳媚儿她居然就这么急匆匆的离开了都城。

难道她就这么不在意自己的吗?

深夜里姜苌黛微醺的回到寝宫时,并未留宫人伺候,整个人慵懒倚靠在软塌,一袭朱红凤凰金丝云纹华服衬得姜苌黛少了几分清冷反倒是艳丽夺目。

将视线看向那盆盛开的秋海棠,姜苌黛忽地心生感概。

这盆秋海棠现下开的再艳丽至极,等冬日里一来也会残破不堪的,岁月最是无情。

真的有必要把柳媚儿召回都城吗?

都城官场只会比地方官府更加水深,柳媚儿现下年轻性子单纯,可将来饱受官场浸染,或许也会变的面目全非。

当初的勤王一党,再到元家无不是如此,至高的权力足够让任何人腐坏堕落也能让至亲手足相残。

姜苌黛已经分不清是酒的缘故而难受,还是因为心间失落而觉得神伤。

窗旁的信鸽悄然而至时,姜苌黛探手取下信筒里的信纸,神情已然恢复平静。

现下的姜苌黛知道,自己不能被任何情绪所左右,因为这样太危险了。

身处高位,有时一步错,便是万劫不复。

长夜里的都城仍旧是热闹的紧,各处酒楼园林宴会众多,可此时的庆国却已沦落到战火纷飞的地步。

漠国大军从北部压境迅速击溃庆国边境兵马,只不过是半月的功夫便逼近庆国都城。

而因为兵分两路的缘故,庆国太子又无法调集应对姜国黑甲军队的五万大军来护驾,因此只能携王氏子弟和大臣们仓皇出逃。

当前线的捷报一封封上呈至姜国都城朝堂之时,满朝文武官员为之震惊。

太傅李平亲眼观阅长公主递来的前线战报,甚至都不知道该说是漠国大军的军力太强盛还是庆国兵马太弱。

姜国与漠国的进攻战线几乎顺畅到没有任何阻拦的地步。

待十月中旬时庆国太子试图停战和谈,可这时候已经太晚了。

不管是姜国还是漠国都已经占据大半江山,谁都不可能退兵和谈,庆国太子显然还没意识到亡国已是必然。

待十一月底时,天已入冬,大雪纷飞的时日里,庆**队已经大部分投降,余下跟随庆国太子的大臣也都已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