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最近忙的脚打后脑勺,可心里高兴。
那些处理的物件与古董字画已经处理完毕,隔壁刘府的宅子已经买了下来。
一清早的,贾代善带着两个儿子贾赦,贾政,身后时府中的男仆,抬着方方正正的箱子朝着户部而行。阵仗搞的蛮大的。
一路上不少的人张望,不少认识荣国公或者贾赦这个纨绔的人,个个都稀里糊涂的议论:“是要去哪家府邸提亲吗?”
“不知。”
“莫不是去收债的?”有人开动脑洞。
荣国公父子三人,骑着健壮的高马,缓缓的走在最前面。队伍的最后面也有一群人慢慢走着,是相互替换前面抬箱子的男仆。轮流着抬,隔一段路替换一次。
都是规定好的,每一抬替换的人都是固定的,彼此之间要做到认识,不认识的坚决不能替换。这点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一丝也不得马虎。
迎面行来几人,几人忙行礼,“贾兄这是?”
贾代善忙下马也还礼,他想起妻子说的话,一脸笑意的回答:“昔年家中周转不开,借了户部一些欠银。如今家中已经能勉强周转的开,便想着趁年关户部盘点之时还上那欠银。
也能让开年以后,户部宽裕些。一年的规划就在正月,无论是军饷还是粮草筹备已经留出一部分随时打算支援各地的银两。”
贾代善的嗓门一直都是非常大,刚才说话也没有刻意降低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他还刻意朝皇宫的方向拜了拜。
说的街道两边的百姓都能听见,站在贾代善的对面的几人一脸漆黑,当初那些因为皇帝南巡出资的大臣们自己出了三分之一左右,三分之二都是借的户部。
一时之间,京官们为了表示自己家穷,纷纷找户部借银子,借的多的也有,借的少的也有。但大官都多多少少借了一些,眼前的几人都借了一些,一个个的尴尬的要在原地都快抠出一套三进的宅子。
消息飞快的传到了户部,一时之间的,户部侍郎带着下面的官员严阵以待。户部的两位侍郎心情极好,年关盘点,缺的就是银子。正愁户部的库房空荡荡没有东西装,没有想到荣国公还来了银子。
别人不晓得那些欠银是什么回事,他们户部的大小官员那是门清,都是大官们为了装穷还有不愿意多捐钱才想的损招,在户部借银,一借多年,再也没有人说过一句还的话。
诸大臣借的银两,户部官员早就恨不得上门去讨债,可皇上不允,他们也莫奈其何,只能望着账本叹气。
没想到今儿,荣国公给了他们收回欠银的契机。
左右两位侍郎激动的搓巴着双手,站在户部官衙前翘首以盼。
贾代善对面的几人,被贾代善的一席话说的面色发潮,说话也不甚利落。支支吾吾的说,“贾兄有正事要忙,在下告辞。”
“好好好,有机会一起吃酒,贾某还要去户部。”贾代善与几人相互行礼,告辞。
“好,慢走。”几人的额头已经沁出细细密密的汗珠,全身都湿透,被荣国公还债吓的不轻。心中也是恼怒的紧,贾代善那厮真是个鬼精的人,居然,居然不提前声张来此一手。
真是不厚道不厚道啊!
父子三押着欠银一路上只差敲锣打鼓放鞭炮,好在离户部不甚远,没过多久就到了户部前。
两位侍郎高兴的远远迎上前,双方相互简单的寒暄,相互商业吹捧一番,才进入主题。
两位侍郎与父子三人在接待的厅堂坐下吃茶,最近被父母教育的贾赦,贾政有了一点点进步。
待人接物着实好了不少。陪在父亲身边,甚少说话,但表现也不错。
外面清点完毕,户部下面的官员前来禀报,一文钱也不差。
此债算是还清。
出门被户部两位侍郎一起送出来。
父子三人上马回府,一路上慢悠悠的骑在马背上,观望着街道上的景致。悠哉悠哉的,一点也不着急。
不到一个时辰,全京城的达官贵人们都已知晓贾代善的.骚.操作,简直是气死人。
京城中心的皇宫内,皇帝也正在听户部尚书的禀报,听的皇帝哈哈朗声大笑,“好好好,代善就是那么个性子,一点也没有边。”
皇帝心中着实舒坦,不亏是朕的发小,是朕的挚友,不管何时都是为朕着想。他也知道,贾代善如此做,会得罪多少权贵,他更明白贾代善为什么这么做,都是为了他。
他碍于面子可以不主动催大臣们还欠银,但我不催,你们也不主动。不想起这事,倒没有什么,想起以后,心中肯定有不舒服的,像贾代善如此主动还欠银,让皇帝心中很是舒服,驱散了不少怨怼。
户部尚书站在皇帝的书桌对面,一直低垂着脑袋,还跟着一起附和,“是是是,荣国公自幼与皇上一起长大,感情深厚,自然是时刻都为皇上着想,排忧解难。”
“对,代善这人看似大老粗,可有些时候,却是粗中有细。”皇帝想起了幼时与贾代善一起读书时的情景。那时候的贾代善总是替他受过,不知道被先生打了多少次手板。
皇帝没有说赏赐荣国公府,但却记住了这事。
最近荣国公被人请邀出去的次数,是往日的数十倍,都是拐弯抹角骂他的:说他不仗义,如此大的事情,都不提前知应一声。
每次贾代善都是一句回过去:知应你们一声,会不阻拦我?
众人皆沉默!
都明白,就不用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