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身影挺拔如塔,目光若电,那百姓立刻不吱声了。只端了铜盆,灰溜溜地走了。
接下来的施粥,十分顺利。蒙恬也没闲着,他和几位士兵又砌了一个炉灶,烧了一口锅。等王紫的这口锅里的粥发完,另一口锅里的粥也煮好了,负责施粥的是蒙恬。有蒙恬在,那些胆大的百姓不敢造次,就算他们有心破坏规矩,也要掂量能不能和真正的秦兵一决高下。
姬昔伊发完钱,饥肠辘辘,不过,她还是坚持和跟随她的几名士兵排队领粥,没有用特权。看到王后都遵守规矩,那些想要偷奸耍滑的百姓也不敢了。
喝着香甜的粥,姬昔伊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她看着眼前跟她一样蹲在地上、低头“呼噜噜”喝粥的百姓,扪心自问:她想要的天下,难道真的只是那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吗?甚至为了这个位置,付出一切雷霆手段,最后如梦里一般和她的亲人闹翻,她死无全尸不说,到头来,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很快灭了所谓的大统一的秦国?!不,她想要的不仅是那个位置,更是河清海晏,天下康乐!就如眼前,人人都能捧上粥吃,挂满笑容一般,她希望的未来,人人都能过上没有战事、吃饱穿暖、生活轻松安逸的好日子!
尽管真正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景是在两千多年后,可她仍希望通过她这个变数的努力,改变未来!
为了这个梦想,她必须要有拥有共同目标的队友,没有偏见的队友。嬴政虽然支持她做事,但他终究是位野心勃勃的帝王,还是位没有完全掌握政权的帝王,他支持她,大部分还是处于他是她丈夫的缘由。
情爱是没有办法让不同的思想与理念统一的,她深知此处。她可以循循善诱嬴政,但对方能听进去多少,改变多少,那只有嬴政自己明白。亦或者,他在她面前点头应允,回头还是循规蹈矩。相比于相信嬴政,她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她之所以能安稳活到现在,靠的也是自己的智计,而非嬴政的宠爱。
姬昔伊喝完粥,站起身。
是时候,寻找并组建队友了。她望向放下木瓢的王紫。
姬昔伊走到对方身边,拍拍她的肩膀,王紫离开看了过来:“你之前马车上跟我说的话题很有趣,可惜咱们还没说完就下车了,现在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宫了,等到车上,我想听你说完它。”
没有理会王紫一瞬间的紧张,姬昔伊走到路中央,向众人朗声宣布她将要回宫的消息,她的救灾到此结束,后面将由秦王出面,帮助大家。她的话语依旧激昂人心,百姓们都很高兴,面色朗润,欢呼不休。
王紫在一边听着,敬佩之余,又有些心惊:昔伊仅仅用了一天的功夫,便将咸阳城的百姓的心都拉拢住了。但是善举是要经常做的,才能让百姓时时刻刻记得,否则前功尽弃,昔伊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她之前也把这层含义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只要百姓真正有需要,她就会出宫来帮大家。也就是说,昔伊从一开始就打算要经常出宫。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计划,要不然,现在她也不会获得如此多百姓的赞美和感激。
是啊,计划就像是等待成熟的木瓜。有经验的农人会在木瓜外裹一层布包裹它,防止那些闻到木瓜香味的蚊虫飞来啃咬。保护计划实施最好的方式,便是不对任何人说出来,直到需要揭晓的那一刻。
王紫慨叹地摇头,昔伊此举,是一招险棋,不过她怀了孕,大王就算知道了有些生气,也不会怪罪她。不,不对,论打感情牌,大王可不是昔伊的对手,要不然大王怎么会让她身边这个笑得和傻子一样的蒙恬出来护卫她们,而不是直接带她们回去?就算昔伊没有怀孕,凭借昔伊的那张巧嘴,大王只会连连称赞,怎舍得惩罚她呢?
王紫把对大王的忧虑放在一边,大王现在算不上威胁,昔伊的身份暂时也安全。她需要担心的,是即将举行的冠礼和封后大典。
这次的冰雹影响了许多百姓的生活,不单单是咸阳城,雍城也是如此。她担心昔伊会想趁着冠礼和封后大典的间隙,把对咸阳城使用的这套套在雍城百姓头上,那就不太妙了。虽然文信侯治下,秦国百姓生活水平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雍城不比其他地方,那里居住着赵太后。赵太后的奢侈,她在宫中这段时间也有耳闻。去了雍城,她的奢侈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有加无已——离开秦王,她就是说话最管用的,雍城所有人都要看她的脸色。
下了雹子后,大王肯定会给受灾的地方发赈灾金,但是这笔钱能不能到雍城的百姓手里,就不知道了,或许是赵太后明着要,或是当地官员暗着给,都有可能。若是到不了,等昔伊半个多月后带着钱什么的到了雍城的大街上,激昂陈词一番,得到的恐怕就不是百姓赞美的欢呼,而是愤怒的胡喝!迟到的善心,便不再是善心了。
王紫忍不住闭上眼睛。若昔伊执意帮忙,她定要劝慰昔伊。就算冒犯了她,也要把她拦住,不能让她去雍城的大街上“胡闹”。
走上马车前,王紫还在想这件事,以至于忽视了蒙恬炽热的目光。
作者有话要说: 求一波评论和收藏呀!感谢大家的支持!这两天上夹子,所以大家的评论和收藏对我很重要!鞠躬!
这是我第一本古言文,全文共五卷,估计80-120万字写完它,当然,如果情节比较多,可能会用更长的时间和字数写完它。
希望大家多多给我留评论,给我提建议!你们每次的评论我都会读哦!大家的评论都很有趣,有前瞻性的评论我也偶尔会回复大家,谢谢大家的喜爱,我会好好把这本书完成,不辜负大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