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我什么都没说,但他们好像都明白了一样,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呜呜,舅妈,你要相信我!真不是我说的!
原来爹爹知道齐国此战必败,不希望良叔和舅舅牺牲在没有意义的抵抗之中,就想将他们接回流沙,在秦国心腹地带插一根毒刺。他劝他们说,良叔是韩国人,舅舅是魏国人,他们都与齐国毫无关系,没有必要陪齐国一起灭亡。但舅舅很坚决地要留下,他说虽然他生在魏国,但一生从未踏上过魏国的土地,自幼是两位师父和儒家把他抚养长大,小圣贤庄就是他的家,他绝不会离开,如果战争真的开始了,他会听从掌门师兄的安排,与儒家共存亡。良叔说,他也一样,他早已国破家亡,新郑于他已全无意义,此心可鉴,余生之中,有舅舅在的地方就是他的家。然后舅舅就脸红了。
爹爹与干娘也是师兄弟,所以他立刻就明白了,只是有些惊讶,问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良叔说,其实两人初见便已情愫暗生,只是年少懵懂、不识恋慕,直到被逐出师门之后,同居酒庄、相依为命、悲喜与共,良叔才渐渐明了自己心意,自此痴缠追求了舅舅很多年,直到舅舅从惊恐不已到习以为常,最终慢慢接受。良叔说儒家重礼,希望爹爹莫要宣扬,以免师兄为难,不过他倒是不介意流沙的人知道此事。
我问姑姑什么是痴缠,小白叔叔说就像你爹对你干娘,然后话还没说完就被爹爹一剑抽出去了,爹爹还瞪我,让我赶紧去练剑。
秦王政二十五年十月六日
今天我问爹爹,舅舅舅妈留在齐国,要是秦国与齐国打起来,他们会不会有危险。姑姑很不满地插嘴说,颜路是你哪门子的舅舅?要叫良叔和小路婶婶!
我不明白,可是现在不是良叔嫁到桑海去了吗?
姑姑半天没说出话来,伸手掐我的脸,还气鼓鼓地说:“那颜路小时候看着挺单纯挺乖巧的,居然能把小良子这狐狸拐走,真是看走眼了。为什么就不能是他嫁来流沙?”
姑姑真奇怪,不是舅妈追求的舅舅吗?也是舅妈自己说要留在桑海的。为什么她要说是舅舅拐走了舅妈?
爹爹没有再继续谁娶谁嫁的话题,而是很严肃地告诉我,据舅妈的分析,齐国很可能会不战而降。因为齐国几十年来都与秦国交好,大臣们有很多都与秦国官员有私交,收受有秦国人的礼物,一直都在帮秦国说好话,劝齐王投降秦国;齐国的百姓几十年没有遇到过战争,也不想打仗,而且对百姓来说,谁做王,区别不大;而且齐王建一向比较懦弱,估计也没有胆量和秦国打;还有,他以前请他的掌门师兄提醒齐王警醒抗秦,但他们的掌门师兄一直不置可否。因此,他觉得或许朝堂上已经达成了默契,一旦兵临临淄,他们就会直接开城投降。
我觉得齐国有些让人看不起。齐国是一个大国呢,而且很富裕,比其他的国家都有钱,可是魏国人能在大水中守城三个月,楚国人能坚持战斗到昌平君殉国,连只有一个郡的代国都能反抗到最后一刻、代王嘉也宁死不屈,为什么他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要直接投降呢?舅舅舅妈的师兄不是很厉害,为什么他不带着大家反抗。
爹爹说,当六国只余一个齐国,确实抵抗已不可能胜利,唯彰风骨而已。投降也有投降的好处:双方都不必流血劳民伤财,国君能够活命,臣子也能继续在秦国做官,百姓可以免遭兵乱之苦,或许受益最多的,是百姓。儒家掌门的考虑,有可能是为了百姓。但齐王和齐臣,考虑的是却是自己。不过眼下还尘埃未定,届时秦国是否能兵不血刃地拿下齐国的国土,还要等灭燕之后才能见分晓。
不过他说我不需要考虑太多,眼下最该做的事就是好好练剑。
我又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天下一统了,没有那么多仗可打了,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人,还会有人请我们杀人吗?焰姨说杀人不是唯一的赚钱方式,那我们以后需要改行做别的事情赚钱吗?
爹爹讽刺地笑了一声,说,秦灭六国之后,流沙的生意不仅不会变少,反而还会更好。因为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想杀一个人,就更需要不见光的手段。他要我从现在开始潜心闭关修练,再出关时他会测试我,如果我的能力够了,他会开始叫我接触流沙的事务,希望到时候,我不会后悔自己是流沙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麟儿长大了,卫庄不方便单独带她出门了,她也不能抱爹爹胳膊撒娇了~
——————
前222年,代国(赵)和燕国都被灭了,前221年灭的齐。六国GAME OVER!
代王嘉的死有好几种说法,有自杀的,有被抓回去流放西戎死的,但逃往匈奴逃的路上被抓到的记录是比较一致的!这也是我一直怀疑赵嘉有胡人血统的原因。
——————
小良子和小路的关系挑明了~小良子正式升级为舅妈!
——————
所以,师哥,你看人家师兄弟都成了,你什么时候出来?【正剧里卫庄说:十年未见……现在好像过了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