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私会

“是二太太有喜了?”张问雁和婆子确认,“是请了哪位太医来诊治的?怎么门上没人报给我?”

婆子又凑近些,悄声笑回道:“请的是张太医,是二太太悄悄请的,没走官中,所以没人张扬。”

想到王宜和的年纪,张问雁有些明白,便换过一副笑颜,道:“真是喜事,报给老太太了没有?”

婆子笑道:“去了,都有人去了。”

张问雁便吩咐身边的人预备去看二太太,她往西里间过来,笑道:“走罢,都和我上北院去。元春,你娘有喜了!”

元春等愣了一瞬,皆相视笑了。王熙凤王熙鸾忙对元春道喜。

略收拾一回,张问雁便带着三个女孩儿往北行去。才出了穿堂,便看见贾母从后门出来。婆媳两条队伍相汇,贾母拍拍张问雁的手,笑道:“老二媳妇都这个年岁了,我得亲自去看看才放心。”

张问雁笑道:“老太太一惯疼我们。”

王熙鸾在后面见张问雁贾元春一左一右搀扶着贾母,说说笑笑,当真是一家和睦,仿佛从来没有过几年前两房相争的种种不堪。

及至到了王宜和房内,王宜和也是扶着小腹忙来迎接婆母嫂子。

贾母张问雁都按着她坐了,贾母问:“身子觉得怎么样?太医是怎么说?你这年岁不小了,怀了身子且得当心。”

王宜和忙道:“太医说已有两个月了,脉象倒还稳固,没甚不妥的。”

说着,王宜和又对张问雁笑道:“实是我自己也不能确定,怕大张旗鼓的请了太医来诊治,再不是身孕,便丢人了,所以悄悄请的太医,没先告诉嫂子。”

张问雁忙笑道:“若换了我,我也不肯没确定之前闹得满城风雨。二弟妹这样稳妥些,很好。”

于是贾母婆媳三个又长篇大论的说了许多养胎注意事项等。贾元春坐在王宜和身边,贾母搂着王熙凤,张问雁拉着王熙鸾。

王熙鸾边听边心里感叹,其实王宜和说是高龄产妇,今年也不过正正好好才三十五岁。三十五岁生孩子,放在现代那真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四十岁四十多才生一胎的也不少。但放在这个平均寿命三四十岁,就算是贵族官宦之家活到六七十岁也少见的时代,王宜和三十五岁有孕,当真是年纪不小了。

且王宜和所担忧之处还不仅在她的年龄。

礼法严苛的时代,推崇的是夫妻之间感情“相敬如宾”。新婚后蜜里调油几年是正常的,但若到了夫妻三四十岁,还和新婚一样亲密,那便是原书里尤氏说的“太不堪了”。

王宜和三十五岁有孕,就代表她和贾政还有夫妻生活,可能频率还不低,再细想下去,难免被人说一句“不端庄”。

封建礼教害死人呐。

不过在“多子多福”的年代,怀孕真是大喜的事,且是正房太太有孕,更比妾室有孕好。男子读书习武进益,女子也可与别家联姻,都是有用的。

慰问一回王宜和,命人从库里给她抬了不少补品等物,贾母又道:“天冷了,眼看要下雪,地上路滑,等你生产之前,便别去请安了。你孝顺我都知道,不在这一时。”

王宜和忙起身要推,张问雁起身,按住她笑道:“好二弟妹,我知道你孝顺,但这是老太太疼你我,你就别推了。便是弟妹不看在自己,好歹看在孩子份儿上,也看在我份儿上罢。若你有个三长两短,叫我心里怎么过得去?”

话说到这里,王宜和只得应了。再说过两句,张问雁便服侍贾母回房,王熙凤王熙鸾也各自告辞回院子。

贾元春靠在王宜和身边,手轻轻抚上王宜和的小腹,说话轻声细语,似是怕吓到胎儿:“娘,都两个月了,怎么连我也半点儿不知道。”

王宜和笑道:“连我也不确定,告诉你能怎么?反叫你跟着担心。不如今日诊明白了,没有就没有,真有了,也不是瞎咋呼。”

元春道:“今儿祖母说了许娘不去请安,娘便别去了,到底身子重要。”

王宜和叹道:“换了十年前,便是老太太再怎么说,我也得去。但现在我也不敢冒险了。老太太要怪罪就怪罪罢。”

元春疑惑道:“娘,是祖母亲口说许您不必去请安,难道……”

王宜和看屋内无人,便对元春笑道:“你当老太太是为了我?老太太那都是做给鸾丫头看的。”

“当年我怀着珠儿和你的时候,那可是八九个月了还日日去请安。”王宜和一叹,“还有你大伯娘也是,你知道你大伯娘在生瑚儿之前掉过一个孩子罢?”

元春忙道:“我知道。”

王宜和道:“你大伯娘前些年的病根儿就是从那次落下的。那孩子都怀了四五个月还掉了,你想想得多伤身?不得养上几个月?你大伯娘硬是只坐了个小月子就起来了,当时你曾祖母、你祖母谁也没说多让她歇歇。我今儿能得你祖母一句话,还得多谢鸾儿。”

“……也得多谢瑚儿。”王宜和说完,又是一叹。

贾元春愣了半日,问道:“娘,今次祖母是要让鸾妹妹觉得咱家不是那等苛待媳妇的人家,我倒能明白些,可大伯娘当时……为甚曾祖母和祖母都不叫大伯娘多歇段日子?不是说曾祖母极疼爱大伯父,大伯娘又是曾祖母亲自给大伯父选的媳妇?大伯娘还是长孙媳妇,身子弄坏了,对家里也没好处啊。”

王宜和叹道:“是,你大伯娘是你曾祖母亲自挑的长孙媳妇,可……你曾祖母只想把你大伯父攥在手心里,又怕你大伯父和大伯娘太好,给你大伯父塞了不少丫头姬妾。你大伯娘第一胎便是几个丫头一起气掉的,想必在你曾祖母看来,这就是下了她的脸了。”

“那时候你大伯娘娘家父母早就没了,她长兄张巡抚那时也只是正四品督粮道,又在外任,京中无人。你大伯娘是婆婆都不亲,丈夫也不爱,娘家又无人撑腰,下还没有孩子,在府里没立住脚,祖婆婆又对她不满,自然也不敢多歇,略好些就起来了。”

贾元春听得遍体生寒。

王宜和紧紧拉着贾元春的手,殷殷道:“元春,从前我在家里争,是为了给你和珠儿多争些东西,你……哎,想必你早就知道,家里有意,有意……”

贾元春低头道:“娘,我知道。我是贾家女儿,家里养我这些年,我去搏一搏,给家里挣些脸面是应该。”

王宜和吸吸鼻子,叹道:“女子出阁后,不管高嫁还是低嫁,在未生育子嗣前,娘家便是底气后盾。娘家势越高,婆家喜你也好,不喜你也好,都不敢轻易动你。便是在皇家宫中,也是娘家得势的妃嫔更有底气。”

“前些年我没争过大房,还得罪了你大伯娘和瑚儿,事到如今,后悔也晚了。倒幸好瑚儿和鸾儿定了亲。鸾儿是你亲表妹,又和你从小一起长大上学,与你关系亲厚,这孩子心真,她……”

贾元春落泪道:“娘,我和鸾妹妹好,不是为了这些。”

王宜和眨眨眼睛,给贾元春抹泪。贾元春按住王宜和放在她脸上的手握紧,另一只手自拿了手帕给王宜和拭泪。

母女两个相对哭了一会儿,贾元春稍缓了神,忙道:“娘快别哭了,不是说对孩子不好?”

王宜和忙含泪笑道:“是呢,我怎么越老越糊涂了。”

各自又整理一会儿心情,王宜和想到今年才出了正月没多久,四姑太太便回了京。她正疑惑怎么林布政使才升任没几个月,正是忙的时候,四姑太太还要回京,便在老太太房里听见四姑太太是老太太请来,要替瑚儿求娶鸾儿说媒的。

听得的那一瞬,她真是觉得天旋地转。

这……是大哥觉得她在贾家没用,所以要把鸾儿也送进来?

虽然她早已知道有瑚儿在,她是争不过大房,也不想争了,可哥哥嫂子把鸾儿许给瑚儿,她做姑姑的,她……

她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往好了想。

往好了想,就是她和元春说的,鸾儿这孩子心真。鸾儿在府里和元春上学几年,她自认待鸾儿很好,鸾儿便不看在她面子上,只看在元春面上,也会帮扶珠儿元春的。

看在鸾儿份上,瑚儿对她当年做的那些事,应也不会再计较了……罢。

到头来,是她做姑姑的要靠着鸾儿……

王宜和感叹拍着贾元春的手,笑叹道:“我知道你不是为了这些,就当是我算计,我为了这些才对鸾儿好罢。左右只要你们都平安顺遂,我也就满足了。”

自王宜和诊出身孕之后没过两日,果然天降大雪,入了深冬。王宜和自己也怕孩子有甚不妥,日常只托元春替她请安问好,并做些鞋袜抹额等针线孝顺贾母。

孕中不好同房,王宜和也不借有孕兜揽贾政,随他往柳姨娘或是赵氏周氏院子里去睡,只管自己专心保养。

眨眼又是年末。

国子监腊月十九给学生放假,正月过后二月初一开学。贾珠贾瑚收拾行李等回了家,略整顿后便带着放学的贾琏一同往贾母处请安。

因李先生褚先生年岁渐大,李先生今年已经六十有一,褚先生翻年也六十了,两人身体都渐渐多了许多毛病。连日天冷,两位先生接连感染风寒病下,又因临近过年,贾母便请两位先生好歇,暂停了元春等上学。只有王熙鸾还日日和白先生习武不断。

如今王熙鸾习武只在上午,下午便歇着做些别的。又时近黄昏,贾元春王熙凤王熙鸾都在贾母处凑趣玩笑,东府里贾敬夫人带着贾珍媳妇尤氏亲来送孝敬给贾母的东西,凑趣说笑一会,并张问雁赶来相陪,连王宜和都坐着软轿来了,再加上各人带的丫头婆子,荣庆堂五间正房内都花团锦簇,十分热闹。

听得人报贾珠贾瑚回来了,并贾琏来请安,贾母忙叫进来,贾元春并鸾凤都忙起身,王熙鸾正在犹豫要不要避讳到内间去,贾母已笑道:“鸾儿不用走,你们虽然定亲了,但都是小孩子家家的,什么好避讳。马上过年,一起热闹热闹罢。珠儿媳妇也别走。”